快訊

    【企業求生2-1】匯率瘋狗浪讓出口「虛胖」 中企署急幫企業補課 傳授避險3招

    2025-07-12 07:50 / 作者 吳馥馨
    美元與日圓現鈔。彭博
    財政部公布6月出口533.2億美元,再創歷年單月新高,連續第2個月穩坐500億美元大關。同時,第2季及今年上半年出口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出口數據「相當耀眼」,但這些耀眼數字看在出口商眼裡全都笑不出來,心都在淌血,因為對等關稅戰以來,新台幣暴力升值已約1成,出口數據再驚豔,換回台幣都一律先打9折。

    從財政部統計也能發現,6月出口533.2億美元,以美元計價的年增率雖高達33.7%,但若改以新台幣計算,增幅剩下23.5%;凸顯出口數據在新台幣暴力升值下的「虛胖」問題。

    由於大企業多有匯率避險機制,以及與客戶議價的能力,新台幣急遽升值危機,就以中小企業衝擊最大。就有法人分析,未來台灣談出的對等關稅稅率,還需加上新台幣匯率升值幅度,才是企業真正承受的關稅稅率。舉例來說,若台灣關稅稅率15%,還要加上新台幣迄今升值至少10%,相當於25%才是實際的關稅稅率。

    6月底、7月初,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急行軍方式觸及「28字頭」,在中小企業一片哀嚎聲中,經濟部於7月2日召開「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風險說明記者會」,即日起成立「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風險。

    但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長李冠志仍語重心長表示,長期以來,匯率波動是各國出口企業都會面臨的課題;經濟部該做的,更是讓中小企業都有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匯率風險,有更充足的工具可使用。

    言下之意,面對匯率風險升溫,中小企業不能再翹首等待央行控制度匯率波動,應要有自救的風險意識,自主建立對抗匯率風險的抵抗力;過去數十年的匯率波動風險被央行「照顧得好好的」,如今要自己找到合適的應對工具了。

    經濟部中企署長李冠志。廖瑞祥攝


    中企署辦研討會宣導企業匯率避險

    為協助中小企業緊急補課,經濟部中企署急忙找8大公股行庫開會,盼其推出最簡便易懂的匯率避險商品;此外,也在也在北、中、南各開一場「如何因應新台幣升值影響」的研討課程,邀請銀行介紹外匯避險工具,以及有實際進行外匯避險的企業進行經驗分享。

    中企署也已在網站開闢「匯率避險專區」,以簡單圖卡說明企業如何選擇該用遠期外匯、還是選擇權避險。未來還將有短影音線上課程,協助中小企業清楚明瞭政策工具,做好外匯避險工作。

    三種常用匯率避險工具包括遠期外匯、外匯選擇權、自然避險。經濟部表示,遠期外匯可以低成本避險,行庫也樂意提供客製化的外匯選擇權商品,並宣導出口商多加利用同一幣別收付,形成自然避險。

    遠期外匯有隱含成本 選擇權適合收款時間未定者

    其中,「遠期外匯」即是與銀行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以事先約定匯率進行外幣買賣。例如,出口商預計3個月後將到收10萬美元貨款,假若銀行即期匯率30,3個月後遠期匯率報價29.8,出口商若購買3個月後的遠期外匯鎖定匯率後,屆時即能收到新台幣298萬元的貨款,而少收到的2萬元就是「隱含成本」。

    若採用外匯選擇權,就如買「保險」概念,出口商支付權利金給銀行,取得未來在「特定日期」,以「約定價格」交易的權利。一般言,支付的權利金成本約是合約金額的0.5%至1%,部分商品另有保證金。

    外匯選擇權適合收款時間不確定的出口商,既然是「選擇權」,出口商就有選擇要不要執行的彈性,若將來市場匯率比約定好,就放棄執行;未來市場匯率比約定差就行使權利;面對匯率不確定性,獲得保本的保障。

    另外,經濟部也與8大公股行庫開會,請公股行庫提供適合中小企業匯率避險工具,協助企業穩定獲利。

    李冠志指出,雖然這些避險工具都是既有的,但外匯交易涉及央行及金管會繁複規定,會在既有制度下,進一步尋求可以簡化便利的空間。

    實務上,中小企業基於營運規模,很少專門設立財務部門;遠期外匯雖然免收手續費,但匯率報價是有隱含成本的;而外匯選擇權若看錯方向,權利金就打水漂,因而中小企業很少使用。官員表示,如今匯率已非穩穩不動,中企署將加強宣導中小企業建立風險意識,善用避險工具,避免下次匯率瘋狗浪來襲時,再次吞噬獲利。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