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今天召開股東會,張安平說「我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算夠加油嗎?」。台泥提供
台泥(5/27)今天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面對小股東,有問必答持續近三小時,如同法說會般鉅細靡遺。有股東質疑「股票跌幅大」、有股東呼籲「希望股利可以配得比一塊錢還多」、也有股東激動大喊「感謝董事長感謝經營團隊」,有股東憂心台泥今年可能比去年、前年獲利差,希望董事長要加油,張安平也忍不住回應:「我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算夠加油嗎?」
張安平指出,台泥2016年時,水泥營收80%來自大陸,現在大陸水泥需求量從2016年的人均水泥消費量1.8噸大幅降到2024年的1.3噸,「如果台泥這幾年轉型沒有向外投資的話,現在數字是很難看的。」股東會一結束,就有暖心股東親筆寫下推薦眼科診所,遞紙條給張安平,要他拼命之餘也要以健康為重。
張安平表示,他接手台泥董事長時,就是想把公司做久、長期永續經營,也希望做到對社會、對地球好,做一個有責任的工業。針對股利議題,張安平對股東表示,「我也希望發三塊四塊給你,讓你們很開心,但台泥的管理階層是需要幫未來種樹的,現在無法將所有現金發出去」。
長期投資報酬率亮眼台泥也整理出數據,如果股東從2016年長期持有股票,包括股息配股到現在為止9年,大概至少是130%,年平均報酬率是14.4%。如果以現在的美金跟當時的美金來計算的話,持有總報酬率是156%,年平均報酬率是17.3%。
張安平指出,若僅從短期股價評估企業價值,未必能全面反映公司的長線策略與深耕成果。他形容,台泥正處於「種樹」階段,任何新產業皆需時間成長,並以台積電、中鋼等企業為例,指出這些如今產業領導者亦非一開始便立即獲利。
堅持轉型:從水泥到新能源「沒有一棵樹種下去就馬上結果,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我不敢保證每一棵樹都會長出果實,但我們每個投資都有方向、有理由,而且在技術上都有實質突破,」對於是否將啟動庫藏股機制以穩定市場信心,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回應指出,由於今年3月20日公司才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依據金管會法規規定,三個月內不得實施庫藏股,該限制將於6月20日後解除。「屆時若有需要,公司將提交董事會審議是否啟動庫藏股」。
台泥今 (27) 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親自出席。台泥提供
台泥股東關切的另一個議題是綠能事業的發展。張安平強調,目前台泥的儲能技術,從EMS到BMS技術全數為自行研發,這在同業中極為罕見。他坦言,雖然目前股價未能充分反映新能源事業的貢獻,但台泥在儲能與綠能領域的實際投入與市佔並不亞於市場上許多高價綠能股,「目前股市將台泥視為水泥公司,卻忽略我們已是台灣在綠能與儲能領域投資最深、量體最大者之一。」
針對能元與三元能源科技的發展,張安平表示,目前兩家電池廠皆已具備穩定出貨能力,且獲得多家國際大型AI伺服器與航空廠商的認證與訂單。他透露,目前每月出貨約為700萬至800萬顆電池,實際產能可達2000萬顆,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電池布局初顯成果但尚未獲利不過,他也坦承,受到中國大陸電池價格大幅下殺影響,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加劇,目前電池產品即便品質與效率具優勢,仍難以在價格面競爭。「我們的電池效率高、技術穩,雖然價格為大陸電池的1倍以上,但材料成本全數仰賴進口,使競爭處於不利地位。」儘管短期仍在盈虧邊緣,台泥電池事業體仍努力於新一代電池的驗證、優化製造流程以降低成本,並拓展至AI伺服器、機器人與航空等高端應用市場。
張安平表示:「我對股東感到抱歉,因為至今我們還沒能從電池業務中賺錢。但我相信我們做對了方向,也看到未來有機會。若幾個技術與市場節點能順利接軌,台泥就有可能在新科技與新能源領域,為台灣開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