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主權基金資金來源有三途徑! 央行、財政部建議設立專法 不宜無償撥用外匯存底

    2025-05-20 11:36 / 作者 財經中心
    股市配圖。廖瑞祥攝
    總統賴清德在520日職週年表示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台,對此,中央銀行曾建議以三方式籌措,包括財政部發債、財政部撥款或由財政部出資設立,首批受託資金來源為公部門委託款等;外界提及動用外匯存底,央行強調,外匯資產與台幣負債必須平衡,不宜直接無償撥用。目前與主權基金性質類似的則是國安基金,未來若設立主權基金是否可行,財政部表示,若要透過發債進行,一定要透過專案立法、取得共識才行。

    近來主權基金議題正熱,美國總統川普今年二月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成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隨後表示,將在12個月內達成使命。不過成立主權基金需要國會立法授權,加上美國財政呈現赤字,沒有盈餘設立主權基金,各界也放大鏡觀察川普如何完成政策目標。

    除美國外,總統賴清德今天在520日職週年也拋出成立主權基金議題,其實在五月初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即邀央行、主計總處、國發會、財政部,就成立主權基金一事備質詢。針對成立主權基金,央行表示,向來對此持正面態度,主張宜訂立專法、設立獨立專責的主權基金管理機構。

    對於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的首批資金來源,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建議有三大方式籌措,包括財政部發債、財政部撥款或由財政部出資設立,首批受託資金來源為公部門委託款等;對於外界提及要動用外匯存底,央行強調,「中央銀行的外匯資產與新台幣負債必須平衡,不宜由外匯存底直接無償撥用。」

    央行也指出,訂立專法有三大理由,一是管理機構組織、人事、預算、薪資須具彈性;二是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為提升長期投資績效,追求高報酬時須承擔高風險,且遇經濟不景氣時,主權基金可能出現大幅虧損;三是未訂定專法,給予管理機構合理的管理彈性,則該機構極易因短期市場劇烈動盪導致大幅虧損,而受到立法委員質疑及監察院彈劾,進而影響其正常運作及長期投資決策,且難以延攬及留住優異的專業人才。

    目前國內並無主權基金,只有性質類似的國安基金,以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與「郵政儲金」等俗稱四大基金,當股市重挫時,常被用來當成政策護盤工具。

    目前國安基金由財政部操盤,立委賴士葆曾質詢,若台灣成立主權基金,財政部是否要一肩扛起,發行債券成立,並代為管理操作;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示,若要透過發債的方式進行,一定要透過專案立法,經過充分討論,並取得各界共識。

    另一個與主權基金性質類似的是國發基金,去底資產總額新台幣2兆985.13億元,也是「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創始股東,主要功能是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投資產業創新、高科技發展、能資源再生等重要事業或計畫。賴總統表示,政府將提升國發基金功能,達到產業再造的目標,協助國內產業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鞏固國內產業根基。

    國發會日前則強調,屆時會成立專案小組,針對資金來源籌措方式和金額進行相關討論,同時結合各界意見、凝聚社會共識,進行通盤考量。
    財經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