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大限解析來了!安聯:看亞洲五關鍵美國五面向、川普政策先苦後甘。陳俐妏攝
川普4/2關稅大限將至,美股台股同步成壓,新興市場走勢明顯強於成熟市場,美股與非美區域的分歧走勢為近幾年罕見;殖利率趨勢往下,也讓盤面風格大幅轉動。安聯投信今天表示,投資人出現春躁行情(spring fever),透過五大關鍵檢視亞洲經貿影響,也透過五大面向檢視投資機會。美國也可能在反映目前川普政策利空後,先苦後甘。
投資者似乎對亞洲市場展現出某種程度的春躁行情(spring fever)。新的樂觀情緒是在地緣政治格局快速且劇烈變化背景下出現的面對川普「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安聯環球投資亞洲經濟學家湯繼成(Christiaan Tuntono)認為,將非關稅因素納入美國對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計算,對亞洲經濟體帶來更大影響,投資人可用以下五大關鍵檢視川普2.0對亞洲經貿的影響。
首先,
川普的保護主義措施將對亞洲的成長和外部需求造成不利影響。包括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小型經濟體,如新加坡、香港、韓國、越南和泰國,最易受到影響;台灣和馬來西亞的出口依賴程度也很高,但其經濟有賴強勁科技投資需求支撐;大型陸地型經濟體如中國、日本、印度、澳洲則較不受影響,因為依賴三大經濟體(G3)的最終需求較低。
其次,
中國是亞洲最容易受影響的大型經濟體,但北京似乎已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近期民營企業座談會,標誌著政府政策從過去的限制性立場轉向。
第三,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已動搖了「美國例外論」的基礎。隨著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政策利率預期已重新調整,為亞洲央行放鬆政策提供了空間。
第四,
在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戰中,亞洲股市將持續波動。中國看法更趨於樂觀,因為財政支持擴大和政策可預測性提高,有助於緩衝外部壓力;對日本、印度和澳洲仍持樂觀態度,對印尼和菲律賓則因內部政經因素轉趨謹慎;對韓國、新加坡、香港、泰國和越南等以出口為導向的小型經濟體保持審慎態度。台灣和馬來西亞因內需支撐,處境相對較佳。
第五,
對亞洲固定收益市更趨於樂觀,特別偏好中國、印度和印尼;同時間對亞洲貨幣擔憂也在減少。由於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上升,重新點燃了市場對Fed政策利率預期的關注,進而削弱美元。
安聯環球投資美國經濟學家Greg Meier認為可從五大面向去拆解背後的投資意涵。首先,川普「繼承」了強勁的基本面背景。其次,美國近期GDP成長預期有所降溫,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等「硬」數據仍持穩,關稅實際上等於額外稅收,通膨效應是難以避免。
第三,川普新提案未來十年可能需增加12兆美元支出,可預期有更多支出削減與關稅發言。第四,短期的政策可能不利於市場,但之後的財政支出,有機會帶動市場表現。第五,隨著2026年期中選舉的到來,川普政策有機會調整為更支持市場的措施,例如延長減稅或放鬆監管,值得大家關注。
Greg Meier表示,若進一步觀察川普政策,不管在消費者支出、企業投資、住宅投資、政府支出或是淨貿易方面,均具備潛在的機會,有助於就業、薪資成長與製造業回流等;但也存在移民支出降低、政策不確定性、更高利率與通膨、關稅等壓力,強勢美元壓縮出口獲利等潛在風險。
Greg Meier認為,阿根廷是很好的借鏡,阿根廷成長與通膨在總統米雷伊嚴格撙節帶來衰退後,快速改善。美國也可能在反映目前川普政策利空後,先苦後甘。考量2026年11月期中選舉是川普很重要的中期目標,市場可以將目光聚焦在川普後續可能推出的利多政策,作為分析經濟走向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