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周志豪攝
如何遏阻台海衝突,是全球決策者與輿論領袖心目中的難題,但在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看來,答案顯而易見。鄭麗文接受《日經亞洲》獨家專訪,宣稱只要台灣重新接受「九二共識」就能降低緊張情勢,而非大幅提高國防預算。
鄭麗文在
專訪中明確表示,對於賴清德總統承諾明年將國防支出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以上,並在2030年前提高到5%,她並不贊同。她說:「這樣的增幅太大、太快,不能真正保障台海安全。」
被問及台灣面對的存亡風險甚至高於北約(NATO),為何不把軍費提高到與北約相似的GDP比例時,她回應稱,北約達成目標「時間點非常遙遠,要到2035年,屆時(推動各國提高軍費的)川普早已卸任」。
《日經亞洲》指出,鄭麗文反對迅速提高軍費的立場,顯然預告著立法院將出現更激烈的攻防。在台灣與美國川普政府積極協商貿易協議之際,賴政府即將提出的特別國防預算若遭立法院否決,恐引發台美之間出現新摩擦。
中國網友冠上「統一女神」稱號這是鄭麗文上任後首度接受外媒專訪,她在當選前也曾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日經》指出,鄭麗文已成部分中國網友口中的「統一女神」。在她看來,危及台灣未來的不是北京,而是民進黨與賴清德。
鄭麗文在受訪時批評,前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拒絕承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快速下滑至冰點」,如今賴清德更帶領台灣走向「台獨法西斯的黑暗時代」。
《日經》指出,台灣在「經濟學人智庫」2024年全球民主指數榜上居東亞之冠,鄭麗文卻以「法西斯」一詞形容,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日經》在報導中特別附上「經濟學人智庫」的民主指數
榜單。在165個國家地區中,挪威居冠,台灣第12名,日本、南韓各居第16、32名,香港第87名,中國145名。
「沒想過」選總統 批民進黨製造「綠色恐怖」鄭麗文打敗黨內主流派當選主席,如今肩負領導國民黨在2028年奪回政權的任務。對於她是否會親自參選總統,她強調「從來沒想過」。
鄭麗文承認賴清德並未宣布法理「台獨」,但認為賴的談話「隱含了台獨的史觀與意識形態」。
她也指控民進黨壓制異議,形成「綠色恐怖」的寒蟬效應。她批評賴清德控制媒體、中選會與司法體系,「不同意他台獨意識形態的人都被貼上親中、賣台、不愛台灣的標籤。如果台灣可以有主張台獨的言論自由,為何不能有主張統一的言論自由?」
《日經》則指出,賴清德多次對中國間諜活動示警,並根據《反滲透法》推動國家安全改革。
鄭麗文在專訪中表示:「台灣的文化、歷史與血脈至少九成來自中國。我們說中文、寫中文字、吃中國菜、拜中國神,所以我認為,說『我們是中國人』是很自然的事。」她指控民進黨試圖「去中國化」,讓民眾「混亂與痛苦」。
《日經》則指出,從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到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不同民調都顯示,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已迅速轉向「台灣人」;僅約3%的受訪者自認「中國人」,超過6成自認是「台灣人」,約3成自認「兩者都是」。
美學者:鄭麗文的國防立場令人不安《日經》引述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主席馬提斯(Peter Mattis)近期在台灣外國記者會(TFCC)的簡報指出,鄭麗文認為「九二共識就是我們所需的全部防衛」,立場令人不安。馬提斯表示,「很多人擔心她無法真正團結國民黨」,反而因對中立場而疏遠許多台灣民眾。
在政策面上,鄭麗文承認台灣必須在美中之間保持微妙平衡。她指責民進黨兩邊都處理不好,搞砸了台美之間「完全不透明」的談判。
鄭麗文稱,有消息指美國部分商品可能零關稅進入台灣,「哇!台灣汽車產業馬上就會受重創,30萬個工作會受影響」。她也指出,若為取悅川普而開放農產品市場,也將對台灣農民造成「非常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
對於美方建議台積電50%產能移往美國(賴政府幕僚已明言不可能接受),鄭麗文表示,若能維持和平穩定,根本不需要這麼做,因為美方之所以要求台積電到美國,是因為「擔心衝突」。
鄭麗文主張,重新啟動國共論壇,或許能降低外界對衝突的擔憂。對於未來可能與習近平會面的「機會」,她強調「對話確實能取代對抗」,避免走向「毀滅」。她宣稱,她的會面意願是建立在維持「和平」的前提上。
儘管中國已多次拒絕蔡英文與賴清德的對話提議,鄭麗文仍深信「兩岸絕對能和平解決所有分歧」。她舉馬英九八年任內的積極交流為例,認為確實能緩和緊張。她宣稱:「比起軍備競賽或增加軍費,這是更好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