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709大限近,台美談判「獎」會怎麼開?

    2025-07-01 11:20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7月9日會是另一個全球經濟浩劫日?還是只是川普製作的另一塊「玉米餅」,最後會又不了了之?美聯社
    7月9日對等關稅寬限期限將至,川普宣稱大限不會再延後,讓台股在6月最後一天急殺、台積電尾盤遭摜壓大跌20元,投資人又重回「解放日」那幾天提心吊膽的心情。7月9日會是另一個全球經濟浩劫日?台灣能躲過劫數嗎?或者,這又只是川普製作的另一塊「玉米餅」“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縮回去)?最終又不了了之。

    90天談成90項? 至今未見具體協議

    回到3個月前,4月2日川普宣稱的「美國歷史上最重要日子之一」,在「解放日」當天他公布了雙層關稅制:對所有貿易對象課稅十趴起跳是第一層,接著第二層是對依公式計算出各國高低不等的「對等關稅」。台灣「中獎」32趴超出預期──原本台灣官方估計應落在20%~25%。「解放日」是全球股災日,台股4月7日連假後開盤無量下跌2065點、跌幅9.7%,創台股新紀錄。但川普隨後很「仁慈地」在4月9日宣布了90天的關稅寬限期,期間只徵收十趴基本稅,他要各國在90天內和美國談成交易,以確定最後稅率。

    「解放日」是全球股災日,紐約股市也是一片慘紅,三大指數刷新近5年的最大跌幅紀錄。路透社


    當時還被川普重用、「對等關稅」主要設計者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信誓旦旦地說:「90天內達成90筆交易」是川普政府設定的目標。他接受電視訪問時說,川普宣布關稅時就「很清楚許多國家會立刻來找我們談判」他接著說:「我們有90天內完成90項協議的機會。這對川普總統而言是意料之中的事,他開了一記好球,他暫停了90天。我們會為美國人民完成這件事!」

    90天快過去了,川普政府的90筆交易在哪裡?

    川普政府得意洋洋宣布的第一筆談成的買賣是5月8日和英國達成的協議,名稱叫「經濟繁榮協議」(Economic Prosperity Deal, EPD)。這基本上是個框架性協定,雖有涉及部分具體商品稅率(例如降低美國牛肉與酒類進口稅),但大部份條件都還未談定,甚至原本美國同意要對英國鋼鋁產品關稅從25%降到零,但川普政府根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宣布,從6月4日起對多數國家鋼鋁產品關稅從25%提高到50%,而英國享受的「優惠」只是維持原本的25%稅率。

    美國總統川普5月8日宣布與英國達成關稅貿易協議,在白宮擺出的說明版。路透社


    川普政府想用美英協議當成之後與其他國家協商的範本。不過美英EPD中,藥品、數位服務稅等重要議題仍未談妥。同樣的,包括日本、印度和歐盟等貿易對象,也因為不確定川普政府依232條啟動的調查,最終對晶片、藥品會課徵多高的稅率,因而遲遲無法達成協議。

    7/9大限高層說法不一 預料也只是「框架」

    另一個被川普政府高度宣傳的是美中談成交易。川普6月26日宣稱和中國達成協議,但川普、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都未透露具體內容。依照之前在日內瓦和倫敦談的結果是:美國將中國進口關稅從145%降至55%(包含20%芬太尼稅 + 10%互惠關稅+原本就有的25%的 301懲罰稅);中國則將美國進口關稅從125%降至10%。

    美國短期內最在乎的是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5月份中國對美國稀土磁鐵出口年減93%;福特汽車因為稀土缺料,5月份芝加哥廠的探險者(Explorer) SUV停產一個禮拜。中國雖然已宣布恢復稀土出口審查,實際上依然藉故拖延出口審查程序。

    中國雖表示已恢復稀土出口審查,但實際上仍在拖延。圖為內蒙古白雲鄂博的稀土礦。路透社


    中國宣稱和美方達成「架構性框架協議」,但並未公布具體內容。因此,到目前為止真的和美國有談出結果、也正式公布內容的只是英國的「框架」。就算把美中未公布的協議也列入,其他「90天90筆交易」還差88筆。納瓦羅在貿易政策的主導地位已被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取代,而川普、貝森特和盧特尼克等人對7月9日大限的說法分歧很大。盧特尼克很樂觀表示,7月9日之前,白宮已與十個貿易夥伴達成協議──也有其他川普的高級顧問說「十多個」國家能達成協議,川普自己則說談判中國家有15個。貝森特指出,大約有20個國家在7月9日之前未達成協定,但可以繼續談判,如果他們表現出談判誠意,關稅可能保持在10%。但是川普卻說, 7月9日大限他不打算延期,美國會發信給各國:「恭喜,我們允許你們將商品銷售到美國,你們將支付25%關稅,或35%或50%或10%。」

    台灣談判問題之一 金融革新非一夕能解決

    綜合川普政府高層這些不大一致訊息可以確定的是,7月9日前,美國頂多會和約10個國家做出「框架性」的協議,台灣很有希望名列第一批達成協議的名單中。那麼台灣目前與美國談判最關鍵的問題和困難是什麼?

    台灣要排除「非關稅障礙」,涉及許多制度改革,非行政命令就可達成。圖為中央銀行。路透社


    對美國而言,他們要的是台灣承諾去美國投資(尤其是半導體),購買美國的石油天氣以及農產品。對台灣較困難的是「非關稅障礙」的排除,這包括匯率操縱,政府採購、投標,市場准入的規定,還有不符國際新規範的商業、金融制度革新,其中不少涉及法規修訂,不只是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解決;當年台灣加入WTO時,也花了很大功夫進行制度改革,如今則是另一次新挑戰。

    晶片是另一個關鍵 美方態度仍存變數

    至於對台灣利益最關鍵的問題是晶片課稅議題,美國商務部於4月1日依《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所啟動對半導體晶片、晶圓製造設備與部分醫療設備的進口國安調查。資通訊(ICT)相關產品是台灣輸美大宗,據經濟部指出,高達78–80%的台灣對美出口產品,如晶片、伺服器及高科技電子產品,都可能是232條的調查對象,之前川普就依232條針對汽車及汽車零件加徵關稅25%。這項調查期限為270天,結果還沒出爐。台灣、南韓、日本都希望排除晶片等相關產品設備適用此條款;台積電也警告,若關鍵設備與晶片不能獲得免稅,將影響在美國後續投資。目前傳出的訊息是,美方對晶片等相關產品排除是採取正面態度,但是調查結果還沒出爐前都還存在著變數。

    美國雖對關稅排除晶片採取正面態度,但調查未出爐前都仍有變數。美聯社


    不到十天,台美談判就要「開獎」了。未來幾天大家都神經緊繃、風吹草動都會讓股市受驚。最終,善變的川普,這次會給台灣另一次「驚喜」,還是又端出TACO,狠話說盡最後又縮回去,讓大家虛驚一場?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