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球「邁入地震活耀期」 專家提醒「這1事影響台灣」:8以上強震恐很頻繁

    2025-08-24 17:55 / 作者 曹岡陽
    位於南美洲南端和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發生規模7.5強震。翻攝USGS
    小心地震!南美洲南端德雷克海峽於22日上午10時16分發生規模7.5地震,雖然距離台灣十分遙遠,但中央氣象署在21分鐘後發布第一報海嘯消息,但今年以來全球各地強震不斷,也讓外界好奇是否地球開始進入「地震活耀期」。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主任郭鎧紋就示警,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預估未來規模8以上地震會很頻繁,而德雷克海峽地震增多的影響,會造成拉森C冰棚崩解,會造成海水面上漲,也會對台灣南部有直接影響。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資料,南美洲與南極之間的德瑞克海峽海域在台灣時間22日上午10時16分發生規模7.5強震,震源深度僅10.8公里,所幸尚未傳出傷亡消息。

    郭鎧紋統計,今年截至8月23日全球規模6以上地震共92個,光是8月23日全球規模5有7個,而薩爾瓦多近海於23日發生規模6地震、台灣花蓮秀林鄉於23日凌晨1時37分發生規模3.7地震。

    郭鎧紋提到,南極半島拉森A冰棚已於1995年1月崩解消失,拉森B冰棚則於2008年崩解,拉森C冰棚在可預見的未來內,也會崩解消失,南極半島冰棚崩解可能與該區域地震變多有關,而拉森A冰棚、拉森B冰棚崩解造成德雷克海峽地震增恐再度增加。

    郭鎧紋進一步解釋,近期發現冰川與火山、地震關係密切,厚重的冰蓋如同一個蓋子,抑制地下岩漿活動。當冰蓋融化,地殼就會上升,進而引發地震,地表壓力減輕,岩漿庫中的岩漿及氣體就會膨脹,導致火山爆發。

    另外,郭鎧紋說,冰蓋融化也可能改變岩漿的成分,像是增加揮發性物質含量,使得火山噴發更具爆炸性,而火山噴發會釋放溫室氣體,加速氣候變遷,進一步導致冰蓋融化,形成一個鐵三角惡性「冰火回饋循環」。因此,民眾要提高警覺,恐怕全球地震會越來越多。
    曹岡陽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