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齊出席立法院運動文化座談會。廖瑞祥攝
運動部今年將掛牌成立,退役球星周思齊今(2/7)日出席立法院座談會呼籲,許多前輩、退役選手的球衣、獎牌等都散落在各個博物館,未有好好整理,呼籲未來運動部可以借鏡文化部藝術銀行機制,購藏重要文物,有需要時租借給其他公私立機構使用,此外也應整合運動文化及相關出版品。
《運動部組織法》於今年1月完成三讀,運動部將於今年掛牌成立,而除了競技賽事與發展運動產業以外,立委陳培瑜、吳沛憶則於今日舉辦座談會,討論深化運動文化。
周思齊出席座談會,談到他之前發現郭源治的球衣、楊傳廣羅馬奧運的獎牌都放在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讓他困惑,是否也有很多前輩的器物被遺忘在其他角落?呼籲運動部未來借鏡文化部的藝術銀行制度,藝術銀行已經購藏2500件台灣當代藝術品,並提供公私立機構只租不賣使用,可以借鏡這個制度保存資料,讓選手們即使退役後還是能為台灣貢獻。
他提到,影響楊傳廣參與田徑的是過去嘉農球員陳耕元,這些發展息息相關,除了楊傳廣奪牌的成績外,也可以聚焦更多他的生命歷程,這些經歷都能提供給媒體更多故事,像《KANO》創下3.4億票房就是案例,藉由棒球故事媒合更多產業、造就商業經濟價值,呼籲更加整合運動文化跟相關出版品。
球評石明謹則期許,未來運動部能有專責運動文化的單位,台灣過去有許多運動紀錄片,如《揮棒》記錄台東的棒球員陳彥儒,上高中後因為受傷後無法繼續打球,最後回到南王國小當教練,而片中也有拍到陳彥儒的室友陳冠宇,都是珍貴資料,但像這樣的紀錄片無法賺錢,也更需要支持。
石明謹期許能有更多談論運動文化的內容、出版品。廖瑞祥攝
他並談到,過去重大賽事賽前都缺乏介紹選手的專刊,像十二強賽是奪冠後才搶著介紹,這很可惜,希望未來有專責單位,可以支持這樣專屬於台灣的內容、出版物。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謝仕淵則呼籲成立國立運動博物館,台灣在運動科技研發上是大國,運動博物館可以展現這些國力,也可以處理運動發展文化脈絡,更是發展體育議題的平台,還有像紀錄片等延伸領域,都是博物館可以發展的功能,還能跟社會文化議題有關,不僅是關注錦標、菁英主義。
陳培瑜總結表示,運動文化都不在過去體育署的習慣跟想像中,未來升格後若無法變成重要業務,就仍會有歧異,希望能好好討論。體育署則表示,接下來諮詢會議會再廣邀專家、學者發表意見,而楊傳廣是台東人,史前館可能因此借展,此事是經過國訓中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