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11:31
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追思共諜等言行引發爭議。台灣民意基金會展開30年來首次的政黨形象研究,民調顯示在多數台灣人心中,國民黨認同中國、反共立場不堅、不清廉,都是罩門;但重視經濟發展,並被認為重視民主、自由與人權則成了兩大強項。
2025-11-18 11:27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8日)發布11月民調報告,賴清德總統、卓榮泰內閣皆陷入「執政困境」,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僅獲3成8贊同、5成民眾不贊同,卓內閣施政表現則有4成滿意、4成7不滿意。關於台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目前3成1支持民進黨,2成6支持國民黨,1成五支持民眾黨,與上個月相比,民進黨下滑1.8個百分點、國民黨上揚3.9個百分點,民眾黨略增0.3個百分點,游盈隆分析,近日普發1萬元多數民眾歸功於在野黨,可能為原因之一。
2025-11-17 09:47
2026地方大選啟動倒數計時,立法院在野黨團積極備戰,於本會期續推動「公投綁大選」,要求公投應與全國性選舉合併辦理,對此綠營則提出反對,認為在野黨聯手想藉此影響選舉結果,達到政治目的。針對「公投綁大選」爭議問題,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1/17)公布最新民調,表示超過5成8贊成恢復公投綁大選制度,比不贊成多出30個百分點,民意一面倒向在野黨,如今民進黨站在主流民意對立面,迎接強烈政治風暴。
2025-11-17 09:32
藍白近日聯手推動「停砍公教年金」,即停止現行所得替代率逐年調降政策,台灣民意基金會今日(11/17)公布最新民調,有39.5%民眾對此表示贊成、37.1%不贊成。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國人對在野黨所提出「停砍公教年金」的主張,看法嚴重分歧,同時也強烈暗示前總統蔡英文時代,年金改革獲得台灣穩定多數民意支持的現象已成過去。
2025-11-16 10:57
為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明年度中央總預算國防預算將達新台幣9,465億元,佔GDP3.32%。台灣民意基金會今日(11/16)公布最新民調,有49.7%民眾對此表示贊成、39.7%不贊成。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這項發現透露了一個微妙的訊息,就是多數國人願意為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支持2026超高國防預算,顯示賴政府這項新國防政策已擁有可觀民意基礎,但可能遭遇的阻力也不小。
2025-11-14 10:40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1/14)天公布最新民調,對於普發現金一萬元是誰的功勞,22.7%民眾認為是執政黨,37.5%表示是在野黨。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最該歸功的應該是全體台灣人民,因為大家共同努力辛苦工作,創造台灣經濟發展,這些錢來自人民,當然就是還給人民。
2025-11-14 09:23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1/14)早上發表「政府普發全民一萬元現金,民眾歸功於誰?」即時民調,主要研究發現,20歲以上台灣人有2成3歸功於執政黨,3成8歸功於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游盈隆分析,政府被迫辛辛苦苦發錢給人民,多數人民卻歸功於在野黨,這是任何政府都難以忍受、也不願意見到的景象,而且這已經不是賴政府的第一次。他認為,從「憲政民主」的角度看,類此狀態絕非正常,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025-11-13 09:40
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今早(11/13)發表「台灣人統獨傾向的最新發展」專題報告,主要研究發現,最新民意在20歲以上台灣人中,4成4期盼未來台灣獨立,2成5期盼未來仍維持現狀,1成4期盼未來兩岸統一。民調並顯示,相較於上次10個月前的調查,現狀派、統派的支持者規模基本不變,但獨派支持者很明顯流失了7.5個百分點、相當於近150萬人,游盈隆分析,可能是大罷免失敗後,數以百萬計的台灣人以收回對台獨的公開支持來表達對民進黨的抗議,這也是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民調期盼未來台灣獨立比例最低的一次。
2025-11-02 09:36
民進黨出身的前立委鄭麗文就任國民黨主席。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鄭麗文完全不提中國認同、九二共識、追求統一等「五面紅旗」,這些選前主張一夕消失,轉變之快,讓黨內外大感意外,倒是前總統馬英九為何、為誰落淚,值得推敲。
2025-10-23 13:39
民進黨出身的前立委鄭麗文日前當選國民黨主席,掀起政壇話題。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天(10/23)點出鄭麗文當選的7重點。游盈隆直言,鄭麗文若持續一路高舉中國認同大旗前進,那對民進黨是一大福音,且鄭麗文尚未就任就撂下不少大話,2026攻克南台灣綠營縣市、2028完成政黨輪替,民進黨人聽了不當一回事,游盈隆透露,一名黨內超重量級前輩高人告訴他,不要小看鄭麗文,很可能是女版韓國瑜,民進黨沒有輕敵的本錢,絕不能掉以輕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