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2:58
針對中國商務部今天(7/09)宣佈「制裁」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台船公司等8個實體,國防部今天上午回應表示,中科院研製之各項武器系統,均禁用陸製品;另正協助國內、外業者,在台落地生產,達成去紅供應鏈,提升國防自主能量。中國商務部之公告,符合中科院發展去紅供應鏈政策方向。台船公司等三船廠則表示,影響很小,「免驚」。
2025-07-03 18:07
國造潛艦海鯤號今天(7/03)第3度海試,台船公司表示,「海鯤軍艦」依海試計畫,實施第三次海上測試,已執行各系統海上動態組合驗證及潛望鏡功能測試,台船公司接續將安排「海鯤軍艦」進乾塢,執行各系統裝備的性能校正、全艦水密測試及水下裝備檢整。外界分析,下次海鯤號海試即可能下潛進行「淺水測試」。
2025-07-03 09:52
國造潛艦(IDS)首艘原型艦海鯤號,今天(7/03)上午8時40分第三次出海進行海上測試(SAT),接續執行浮航測試項目,為下階段潛航測試做準備。除了吸引軍事迷前往拍攝之外,還有民眾一大早自發性前往高雄港口,高舉國旗跟橫幅布條,並高喊口號,為舷號711的海鯤潛艦,以及為在艦上負責與台船團隊一同測試的海軍256戰隊官兵加油打氣,期盼9月底能順利完成海測,11月完工後正式交艦給海軍。
2025-06-26 18:05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於今天(6/26)上午出海進行第二次海測,下午已返回高雄港,台船公司指出,今天「海鯤軍艦」實施第二次海上測試,已順利完成各系統海上動態組合驗證及艦船操控運轉能力,台船公司續依測試結果調校與改善,俾利執行後續各階段海上測試。海軍參謀長邱俊榮昨天(6/25)表示,海鯤潛艦預計會出海浮航測試3至4次,隨後將會下潛測試不同深度。
2025-06-26 17:33
國造潛艦「海鯤號」今(6/26)進行第二次海測,許多未能到場的軍事迷,特別觀看「高雄港第二港口即時影像」,沒想到卻撲了個空,畫面全是一片黑。為何這次沒有直播?高雄市文化局給出解釋了。
2025-06-26 11:08
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在6月17日首度出海測試後,今天(6/26)進行第二次海測,由台船與海軍256戰隊共同執行,總共預計將出海測試3-4次。海軍參謀長邱俊榮昨天表示,規劃海鯤潛艦9月底完成海上測試,台船依合約在11月交艦給海軍。
2025-06-25 11:42
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海測在延宕70多日後,6月17日終於首度出海測試,由於外界高度關注海測能否依原定進度在9月底完成,海軍參謀長邱俊榮表示,先進行的浮航測試會3到4次,隨後會下潛進行深度50米的「淺水測試」,再進入下潛的深水測試,深度將達到200米。完成這三項測試後,海軍會再進行作戰測,對海鯤號的武器系統等進行測試。邱俊榮強調,目前以9月底完成海測、11月交艦的目標不變。
2025-06-22 12:18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日前進行浮航測試,首次在海上進行包括推進、舵翼、電力、通風、通信及航儀等各項系統動態組合測試。相關照片曝光後,網路上隨即傳播「海鯤號艇底變形」的錯誤訊息,台船與軍事專家紛紛駁斥解析。然而,有熟知中共認知操作的資安人員揭發,中國本次進行的惡意訊息傳播鏈,提醒國人應謹慎判斷。
2025-06-19 10:43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6月14日在高雄港灣內實施航行測試,不過有網路媒體報導質疑海鯤軍艦左艦艏出現艇體變形,台船今(6/19)天發聲明駁斥,國防院國防戰略暨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說明,在海洋水深每下降10公尺,壓力約增加1大氣壓(atm),潛艦設計大概可以承受300、400公尺耐壓深度,所以壓力殼會用到HSLA鋼材,不太會變形。
2025-06-19 09:42
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本週二(6/17)首度出海測試,在成功完成浮航測試項目後,網路媒體卻指稱海鯤號左艦艏「船體外殼變形」,質疑潛艦安全性,台船公司今天澄清,針對網路媒體報導所稱:海鯤軍艦左艦艏「艇體變形」乙事,實屬訛傳。該網媒指稱左舷艦艏側船殼凸起處,為「被動測距聲納」,屬先進整合聲納系統裝備之一部份,因該聲納護罩內,裝置高精度電子聲納元件而凸起,非艇殼變形,故絕無所謂的「艇體變形」情事。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