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1:37
高雄國賓飯店危老建物容積獎勵高達1142%引發爭議關注,國賓不當容積自救會要求重啟鑑定,高市府曾強調依法申請並無獨創算法,但又急轉彎改請第三方評估;日前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鑑定報告認為該建築符合標準,無違誤,自救會今(3/24)批評報告缺乏具體結構數據,要求市府公開報告,市長陳其邁則表示,尊重公正專業評估,市府會嚴格把關。
2025-03-04 16:41
在政府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綠建築核發量創新高,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我國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件數高達1150件,相較2022年增加112件、年增10.79%,更是歷年最高,與2014年相比,大幅增加578件、增幅101.05%,超過1倍。專家分析,主要與「綠建築建案需求高」、「綠建築賣價好租金高」、「可爭取容積獎勵」等三大因素有關,估計未來綠建築在大趨勢下,量能將持續攀高。
2024-12-25 16:49
南陽街是台北市知名的補習街,隨著建物屋齡增加,陸續出現危老都更潮,根據最新實價揭露,在今年7月一家開發商以近3.7億元,一口氣買下中正區南陽街的兩棟透天,土地共78.65坪,原本經營的補習班業者也搬至附近商業大樓,該開發商在同路段也有其他危老案,兩棟透天應會進行危老改建。
2024-05-26 07:40
「通膨」對消費者意味著物價上漲,手中鈔票變薄;以致於上自央行總裁,下至普羅大眾都把通膨視為洪水猛獸。過去3年來,政府因憂慮通膨造成民怨,往往藉由種種政策引導物價「凍漲」;殊不知長期「凍漲」的結果就是意外造成「蛋荒」、「都更爛尾」、台電財務危機,甚至「低薪」等後遺症。
2024-05-19 07:50
危老條例的容積重建時程獎勵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從今年5月12日開始,時程獎勵從2%減半至1%,意即到明年全數歸零,而條例施行期限至2027年5月底為止,外界憂心危老條例一旦落日,恐讓老屋重建動能減弱,也有學者認為,應讓老屋、危屋重建回歸到都更,進行大面積、大街廓的規劃,才能為都市帶來新風貌,否則危老重建後的建物,難再納入都更,反成為狗皮藥膏式補丁。
2024-04-10 12:25
花蓮在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震央花蓮傳出二棟建物倒塌,全台各地多處房屋震出裂痕、樑柱斷裂及鋼筋爆露等受損災情,再次引發老屋危樓重建議題的關注。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危老案核准件數最高的台北市,有高達1/10備註失其效力,又以中山區、中正區及大同區為大宗,因營建成本過高,引發小型基地棄建潮。
2023-09-19 16:24
內政部針對危老條例研議,可望取消落日條款。由於危老沒有最小基地面積門檻,近年出現不少迷你改建案,根據台北市建管處資料統計,北市危老核准案件各區的平均基地面積,最大的是信義區、平均223.5坪;最小的大同區、平均150.6坪;而全市平均188.5坪,其中基地未達百坪的案件,占比高達35.8%,等於每3件中有1件「迷你化」危老案。
2023-09-18 11:19
台北富邦銀行與富邦集團成員富邦建築經理公司、富邦資產管理公司,共同參與「第五屆危老都更博覽會」。北富銀結合集團資源,2010年起至今年7月,北富銀累計洽辦(含結案)74件都市更新案、39件危老重建案,累計規劃融資額度超887億元。
2023-09-09 09:34
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一處新建工程「基泰大直」日前晚間因施工不慎,導致鄰宅發生傾斜、坍塌,引發各界關注。有意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痛批,台灣缺乏對建商的約束,而衍生出3大問題,卻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對建商開刀或大小聲,建議須委由公正第三方或獨立機關,建立一套對房屋品質、建商標準的監管認證機制。
2023-08-06 07:00
為了加速並鼓勵老屋重建,政府自2017年5月祭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給予超優惠容積獎勵和租稅減免,尤其台北市老屋堪稱全台之最,申請危老建案的件數也是全台最多。近年來,營建成本高漲、缺工問題衝擊,不少建商「落跑」,從預售屋到危老重建都面臨爛尾樓糾紛,專家認為,既然履約保證都給不了地主和消費者「保障」,政府去年底承諾要強化「續建機制」,就應該落實或建立保險機制,遏止爛尾樓風暴延燒!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