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20:16
近年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推動科技公司直接到外國市場當地設置資料中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也因此得到發展。Google上月宣布斥資150億美元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設AI資料中心,是最新一例。不過,資料中心不僅耗電,其散熱所需的耗水量也堪稱吃水怪獸,水資源吃緊的印度能應付嗎?
2025-11-07 16:57
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是否重啟核電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有媒體報導,賴清德近日召見經濟部長龔明鑫,指示2027年處理好重啟核三問題,甚至說「不要再搞綠電」。對此,總統府嚴正駁斥,發言人郭雅慧強調,賴總統從未指示不要綠電,亦未曾為核三廠重啟設定任何時間表。
2025-11-07 08:00
台灣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廚餘去化的危機問題也被引爆,鄰近韓國因為小菜(飯饌,BanChan)文化,原本每年廚餘量是以6至7%成長,比台灣更嚴重,這些年到底做了什麼制度變革,成為多家美國權威媒體或組織眼中的「世界模範生」?台灣又可從中借鏡學習什麼?
2025-11-06 19:10
彰濱產業園區崙尾區今(6)日傳出海上太陽能板冒煙,據了解為聯合再生所屬的海上光電廠。經濟部說明,經查是「太陽能電線線路破損導致短路」,經濟部園管局將邀業者召開緊急應變事故研討會議,能源署則將儘速完成災防計劃審查。
2025-11-05 18:17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今(5)日表示,今年數個颱風侵襲台灣,在各地留下滿目瘡痍。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雖為受災戶,自身也面臨光電場域受損的挑戰,卻率先展現「社會責任優先」的典範,迅速集結力量投入在地救災與關懷,將新能源技術投入災區,以行動證明再生能源產業不僅是能源供應者,更是地方共榮的堅實夥伴。
2025-11-05 15:24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5)日表示,近來各界將電網「地下化」視為電網韌性的單一解方,但就好像你若「火氣大,只吃黃蓮也不會治好」,電網「地下化」是好藥方,但關鍵也要看治什麼症狀;就防災觀點,若是迎風面電桿易傾倒就是好藥方,但有些地方易淹水,電網「地下化」後問題反而更嚴重。
2025-11-04 16:05
外媒報導,台灣與愛沙尼亞近2年討論互相設處,由於我方欲使用「台灣」字樣,愛沙尼亞則要求採用「台北」,雙方僵持2年還喬不攏。對此,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愛沙尼亞國會4月通過法案,建立了未來設處的法律基礎,目前雙邊正進行諮商,期待雙邊建立在既有的基礎上更穩健地發展。
2025-11-01 19:09
多個民間團體今天(11/1)在台北市信義區舉行「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吸引超過千人、上百個民間團體響應,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到場演說時表示,最近很多人已經聽說「地球正在變暗」,這代表地球反射比較少、吸收比較多陽光,這些能量被海洋吸收,海洋明顯熱起來了,一旦熱起來就很難回到原來的樣子,所以越來越多學者說「我們暖化的地球,回不去了」。
2025-11-01 12:03
聯合國年度氣候峰會下月將於巴西舉行,美國川普政府已確認不會派高層代表出席,突顯針對氣候危機的敵對立場。
2025-10-30 17:25
總統賴清德今(10/30)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賴清德致詞說,接下來,淨零轉型將全面進入「加速落實」的階段,上週環境部公布《台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也正在推動資源循環法規的修法工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