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0:47
癌症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時,尤其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會面臨副作用問題。據臨床發現,約五成的患者會出現皮膚副作用,死亡率甚至高達四成,這使得許多病患因此不敢再持續使用藥物。長庚醫院的研究團隊最近找到了這些副作用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方案。研究團隊指出,研究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2025-03-26 11:04
癌症一直是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根據統計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且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一位。近期,林口長庚醫院的研究團隊取得突破性成果,全球首度發現,若讓免疫細胞缺乏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可顯著提升癌症治療效果。研究團隊今(26)日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宣布這一好消息。然而,醫師提醒,禁食並無法產生這項研究的效果,也無法僅依賴飲食使天門冬醯胺缺乏。
2025-03-23 17:57
50歲女星吳文祈(現名吳祈熹)3年罹患乳癌,動刀切除病灶,未料去年復發,癌細胞擴散到淋巴。近日她因心臟、肺積水住院超過半個月,忍不住在鏡頭前落淚表示「好痛」,讓許多粉絲感到相當心疼。
2025-03-19 16:14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許多患者在診斷時已處於中晚期,過去的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為改善治療情況,健保署自今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9)日表示,這2項擴大適應症受惠人數約每年各約800人,每名患者每年可節省約新台幣200萬元的藥費,推估給付一年約16億元。
2025-03-12 11:11
號稱「癌王」的小細胞肺癌,是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經處於晚期,且大多數已經擴散轉移,現有的藥物治療效果十分有限,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此病症難以篩檢,並且只有兩期:侷限期和擴散期。台大醫院今(1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發現,揭示小細胞肺癌的惡性原因竟是它能自主發電,並指出,抗癲癇藥物未來有望能應用於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2025-03-05 13:15
66歲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被診斷為黑色素癌第4期,而病情最近又有新進展。陳文茜昨(4日)表示,她的黑色素沉澱「在眼前跑出的一大片黑點」,腦部小腦還多了1個腫瘤。她也正式宣告:「我的腦,終於要和癌細胞作戰了。」
2025-02-13 10:24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確診為黑色素癌第4期,同年底開始進行免疫治療,今(2/13)在臉書透露,醫生一個多月前才切片兩個原肝腫瘤,現在卻看到近十個腫瘤的「盛大」場面,堅強說「人,需要被逼到一個絕境,就會看開事情」。
2025-02-09 07:00
泌尿上皮腫瘤是發生於膀胱的常見癌症,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約三倍,但女性的膀胱癌惡性程度較男性為高。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吸菸、長期飲用含砷水、膀胱血吸蟲感染、接觸特定藥物代謝物或化學物質(如油漆工人、染料工廠員工)、膀胱放射線接觸等。
2025-02-08 20:28
66歲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12月12日透露癌症復發,還是黑色素癌,二度入院做免疫治療,近日她心跳每分鐘超過120下,已經無法躺下,只能坐著睡覺,回診時被診斷出心肌炎,立即住院治療,所幸目前病況已經改善。
2025-02-05 14:08
「癌王」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國立成功大學今(2/5)指出,成大與中正大學已聯手解開胰臟細胞如何發展成為惡性癌細胞的關鍵,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