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4:51
日本沖繩是國人出國旅遊的好選擇,因為離台灣很近,搭飛機約1小時就可抵達,且潛水資源十分豐富,吸引不少潛水客。不過,近日沖繩海域發現一種危險生物,黑色身軀配上黃色斑紋,白色眼睛還往外凸,看起來就像是一張「兇惡臉」,專家表示,這種魚類牙齒也相當硬,甚至比鯊魚還恐怖。
2025-08-12 14:37
疾病管制署今(12)日公布自2022年以來首例本土兔熱病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有慢性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飲食以熟食為主。7月中旬出現發燒、全身無力、頻尿等症狀就醫,血液培養之菌株經全基因體定序鑑定為兔熱病致病菌確診,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感染源待釐清。
2025-08-06 16:04
別再輕視「小」感冒!一般人對流感或COVID-19的印象,大多是喉嚨痛、發燒、咳嗽幾天,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提到,研究發現這些病毒會讓原本休眠在肺部的乳癌轉移細胞「甦醒」,甚至在短短兩週內形成新的腫瘤病灶,呼籲癌症康復者認真對待每一場病毒感染,做好防護。
2025-08-05 16:37
超過10年規劃、建設的台中海洋館8月21日即將正式對外營運,官網今日(8/5)提前釋出票價資訊,6歲以下孩童免費、6歲以上孩童400元、成人票500元,當地居民則享票價8折優惠。不過不少家長得知票價後,忍不住抱怨票價太貴,直言「一家四口票價1800元、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才1200元有找,貴了將近1.5倍」,並表示就算和國內的屏東海生館相比,票價也貴了超過150元,令人望之卻步。
2025-07-31 09:35
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之際,食藥署昨(30)日突公布美國水產品「通過系統性查核程序」,未來包括魚類、甲殼類與調製魚類等產品,只要檢附美國官方證明文件,即可申請輸台,引發外界聯想此舉是否與關稅談判相關。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31)日澄清,兩者並無關聯,強調該機制自2018年即已建立,並非因應近期關稅議題而啟動。
2025-07-25 11:38
情緒不只影響心情,也會悄悄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有人因壓力失去食慾,但也有人則會無意間攝取大量高熱量食物。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黃薇嘉指出,這種行為稱為「情緒性進食」,雖能短暫紓壓,但長期恐導致體重增加與健康惡化,進一步惡化負面心理狀態。
2025-07-19 08:10
丹娜絲颱風將屏東佳冬海域的離岸光電試驗浮台「殘骸」吹上岸邊,甚至還漂到澎湖海域,被環保人士批評嚴重影響海洋生態。但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本次實驗看起來沒有成功,但國際上包括歐盟、日本,甚至中國都在發展離岸光電;業者或許小看了颱風威力,但這已是國際趨勢,台灣不能落後。
2025-07-17 15:54
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今(17)日表示,昨天環境部長彭啓明表達太陽光電短期泡水不會造成污染,卻遭環團疑短期看不出污染,但損壞光電板長期泡水,還是有污染的可能。但光電產業協會曾做過實驗,太陽能板就像鋁門窗,長期泡水也不會污染水質。
2025-06-20 15:36
新北市碧潭堰以獨特的三排四轉折魚道,成功打造一條讓眾多魚類可以順暢洄游的生態廊道,新北市水利局今(6/20)指出,碧潭堰近年來友善生態有成,對水質極為敏感且珍貴的日本禿頭鯊(現名為日本瓢鰭鰕虎,俗稱和尚魚)近日大量現蹤且連續三年到訪,顯示新店溪中上游水質良好,近期民眾也可以透過觀察窗親眼目睹,牠們從魚道內匍匐前進的可愛模樣。
2025-05-25 08:30
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河畔,每到假日總會出現一支獵殺小隊,捕撈外來入侵魚類「琵琶鼠(垃圾魚、清道夫)」,獵殺小隊領隊說牠們吃其他魚的卵且無天敵:「整條河只剩這種魚了。」專家指「琵琶鼠」生命力超強彷彿「有9條命」,獵殺小隊即使知道與牠的鬥爭幾無勝算,也不肯投降。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