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17:18
一名72歲婦人,2個月前因上腹部悶痛且頭暈就診,經過消化道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胃腸道基質瘤已接近6公分大,另外膽囊全被膽結石塞滿,已經沒有膽汁的空間,最後透過微創手術進行部分胃切除以及膽囊切除,一次完成治療。收治病患的國泰醫院表示,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能一次解決病患兩處病灶。
2025-02-09 07:00
泌尿上皮腫瘤是發生於膀胱的常見癌症,男性發病率較女性高約三倍,但女性的膀胱癌惡性程度較男性為高。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吸菸、長期飲用含砷水、膀胱血吸蟲感染、接觸特定藥物代謝物或化學物質(如油漆工人、染料工廠員工)、膀胱放射線接觸等。
2025-01-22 17:27
根據歷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已連續20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36歲乳癌患者婉柔曾在右乳房摸到小硬塊,但因掛念小孩,長達半年未就醫,直到出現不明分泌物才安排手術。然而手術後不到一年,乳癌復發並轉移至肝臟,被醫生警告生命即將結束,索性婉柔參與了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新劑型的臨床試驗,成功扭轉病情。如今,這項治療已被納入健保給付,每年約有1700名患者受惠。
2024-12-07 10:03
主持《文茜的世界周報》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曾於2019年確診罹患一期肺腺癌,並動刀切除左肺腫瘤。昨日(12/6)下午她先自爆,躺在台大癌醫的正子中心檢查癌細胞擴散到什麼程度,而做完後她宣布:「我賭輸了 !」
2024-10-25 18:12
台中一名55歲女性在10年前罹乳癌,手術治療後狀況穩定,豈料,前年底開始出現左腳無力症狀,去年因跌倒就醫,一檢查竟發現是乳癌末期骨轉移。10年內兩度罹癌,讓患者相當沮喪,但在醫師鼓勵下,勇敢抗癌,接受化療合併標靶、手術治療,目前病況穩定追蹤中。
2024-08-16 20:13
為提升癌友醫療治療品質,健保致力與國際治療接軌並加速新藥收載及擴增給付範圍,在有限資源下作最大效益分配,讓癌友獲得更好治療機會及照護。健保署今天(8/16)宣布,近期再度通過1項癌症新藥及3項癌症藥品擴增給付規定案,共挹注藥費約16億元,約有3,085位癌友受惠,亦放寬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接受除菌治療。
2024-06-19 15:16
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在各種乳癌型別中,三陰性乳癌存活率較差、容易轉移至肺腦等器官,被稱為「最惡乳癌」。一名33歲的粉領族陳小姐今(6/19)日分享,2年前洗澡意外摸右胸有硬塊,沒想到半年竟腫成8倍大達4.2公分,所幸有商業保險才能使用免疫藥物,希望政府儘速三陰性乳癌病友免疫治療費用。
2024-05-30 18:14
台灣有20萬名乾癬患者每天深受疾病折磨,病友今(5/30)日分享,皮膚不僅常態性紅、厚、脫皮,讓身旁的人心生畏懼,擔心被傳染,發作起來更是只能用撕心裂肺形容,若要使用較新型的標靶治療每月更要自費2至4萬元,經濟負擔相當沈重,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皮膚科醫師心疼,這類病患家庭支持大多不好,因為多是後天發作,家屬雖有基因但發作,不會認為是基因造成,甚至還會怪罪病患太晚睡把身體弄壞了,建議這類病患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且千萬別自行停藥,因為再復發治療會更難。
2024-04-23 17:19
「肺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死亡人數及晚期診斷率」三大指標奪冠的三冠王,是國人性命的頭號敵人。醫師分享臨床經驗,發現近10年來20到60歲的勞動力族群罹患肺癌的人數暴增9成,而罹患肺癌平均比一般人少活9.7年。不過目前肺癌(包括肺腺癌)治療上,有部分病友因給付規定,罹癌後只能選擇傳統化療,相關團體呼籲政府應該精進晚期肺癌的治療和健保相關給付。
2024-03-06 19:52
力晶集團轉投資智合精準醫學科技(智合)今天舉辦胰臟癌生物製劑發表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智合自主開發全球首創的BGX標靶治療生物製劑,近期申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第一期人體試驗,並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藥證。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