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天使的眼淚嘉明湖 軍官名字成湖名由來

    2025-09-06 13:48 / 作者 中央社
    嘉明湖水清澈湛藍。資料照,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提供
    中央山脈稜線三叉山下有一個「蛋形池」,布農族稱它為「月亮的鏡子」,帶有神話意涵;山友則稱它為「天使的眼淚」,地圖上則標示為嘉明湖。嘉明湖的名稱,源自40年前2名軍官的名字。

    位於三叉山下、海拔3310公尺的嘉明湖,晴天時湖面湛藍,如鑲嵌在稜線上的寶石。隨著雲層、日出及夕陽變化,湖光山色呈現不同風貌。

    布農族口述歷史指出,三叉山與這個池是族人的獵場及異族戰場,也是布農族分散遷徙的十字路口,因此稱此湖為「月亮的鏡子」。

    民國66年,政府推行十大建設,高山一等三角點聯測工作中,上尉萬嘉慶與中尉沈明佑奉命測量三叉山,並在報告中為這個池命名。他們取2人名字的中間字「嘉」與「明」,將「蛋形池」命名為嘉明湖。

    萬嘉慶曾在臉書回憶,66年4月9日,他與沈明佑攜帶測量設備到三叉山,發現山腳下有個既無入水口也無出水口的池子,由高處鳥瞰,形如渾然天成的雞蛋,湖面平靜無波,周圍無樹、寂靜無聲,景色獨特。

    他說,任務結束後,他們需提交成果報告,其中『點之記』(內容包含行走路線、紮營地點等),取水處也是一大重點。靈感來自2人名字的中間字,最終於66年4月12日傍晚定名「嘉明湖」。萬嘉慶表示,他於71年退伍,後來何時地圖標註嘉明湖他並不清楚;嘉明湖成為登山旅遊勝地,讓他感到意外。

    沈明佑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當時他和萬嘉慶曾想過其他名字,最後決定以2人名字的中間字命名,多年前他曾向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提過此事。

    林保署台東分署森林育樂科長陳盈源表示,布農族稱嘉明湖為「cidanumas buan」,意為「月亮的鏡子」,因為湖面能映照月亮,具有神話意涵,更是原住民族重要文化傳說,也吸引國內外山友前往。

    有關嘉明湖名稱由來,有一說是與當年聯勤測量隊隊員的名字有關,因而定名為「嘉明湖」,並登錄在地圖上。在日治時期的文獻裡,也曾被記錄為「三叉池」;1970年代,登山界則口耳相傳「天使的眼淚」之名。

    陳盈源表示,不論是「嘉明湖」、山友口中的「天使的眼淚」或布農族的「月亮的鏡子」,這些名字除形容它的美麗,也帶有神秘色彩。陳盈源提醒每山友,前往嘉明湖需做好登山裝備,尊重並共同維護土地與生態,才能更深刻感受它的風采。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