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感升溫,民眾若至藥妝店買成藥得注意成分。路透社資料照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顧芳瑜表示,近期收治一名65歲男性患者,隨團赴日旅遊期間不幸感染流感,因出現流鼻水與喉嚨痛等症狀,便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
患者服用後,隔天竟完全無法排尿,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多噴了近4萬新台幣醫藥費。返台後來門診追蹤並了解原因,經檢查發現,該患者攝護腺體積已逼近80克,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
顧芳瑜表示,患者原就有攝護腺肥大病史,卻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進而引發急性尿滯留。
顧芳瑜指出,秋冬季節本來就是攝護腺肥大患者的「高風險季節」,一方面氣溫下降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使攝護腺與尿道平滑肌收縮;另一方面,許多感冒藥物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或交感神經興奮劑,可能造成膀胱逼尿肌放鬆、排尿收縮力下降,導致膀胱無法有效排空。若患者本身就有攝護腺肥大或排尿不順情況,就容易突然發生尿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