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蜂窩性組織炎奪命!45歲曾琮愷併發重症不治 專家揭高危險徵兆

    2025-08-12 13:43 / 作者 游騰傑
    前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執行長曾琮愷病逝,享年45歲。翻攝臉書
    外號「小鋼砲」的前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執行長曾琮愷,因蜂窩性組織炎惡化併發重症病逝,享年45歲。醫師提醒,雖現代醫療發達,此病致死率不高,但糖尿病患、免疫缺陷者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恐迅速惡化,甚至引發敗血症、心內膜炎等致命併發症。

    據了解,曾琮愷一個月前因細菌感染住院,近日細菌侵襲心臟導致瓣膜破裂,不得不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雖手術順利完成,但肝臟與一些身體機能已衰竭,所以前段時間,他需在加護病房以葉克膜維持生命,最終仍不幸辭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若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缺陷,細菌可能經由傷口進入血液,引發菌血症,進一步侵襲心臟,導致心內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他指出,免疫力良好的患者,在及時且適當的藥物治療與傷口護理下,多能避免病情惡化,細菌不至於進入血液引發菌血症或敗血症。加上現代醫療進步,蜂窩性組織炎的致死率並不高。然而,若患者為年幼、長者、糖尿病患、免疫缺陷者,或正在使用類固醇、免疫製劑,病情可能就變得很棘手。譬如說像有糖尿病的患者,他的傷口就很難癒合。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表示,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皮下組織感染,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透過血液擴散至全身,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即使只是皮下感染,也可能面臨截肢或喪命的風險,民眾切勿輕忽。

    柳朋馳指出,糖尿病患者、有癌症病史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均屬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應在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可能的感染來源,因為淡水、海水或污水等不同環境,會影響抗生素的選擇。明確的感染源有助醫師迅速決定適當的廣效性抗生素,或針對特定病原菌進行治療,爭取黃金治療時機。

    他提醒,蜂窩性組織炎的典型症狀為皮膚「紅、腫、熱、痛」,患者應妥善保護傷口,避免二度污染。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一般療程約7至10天;若病情較為嚴重,可能需要進行細菌培養,以確認病原菌並調整用藥。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