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提醒,乳癌即使看似溫和、無淋巴轉移,也可能在5年後復發,切勿掉以輕心。高醫提供
「5年沒復發就過關」是乳癌治療中的常見誤解。一名72歲的張姓婦人,16年前接受早期乳癌手術與藥物治療,歷年追蹤正常,近日卻因閃到腰就醫,竟意外發現乳癌骨轉移復發,震驚醫療團隊。專家提醒,乳癌即使早期、未轉移,仍有長期復發風險,定期追蹤不能中斷。
現年72歲的張女士曾任安養機構照護人員,51歲時發現左側乳房異樣,確診早期乳癌,病灶未擴散、無淋巴結轉移,接受完整手術與藥物治療後規律追蹤;原以為康復在望,卻在16年後因攙扶鄰居閃到腰送醫檢查,意外發現骨骼已有病理性損傷,醫師追查竟是乳癌復發並已骨轉移。
「不少患者以為乳癌只要撐過五年就沒事,但對許多病人來說,風險才正要開始。」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高醫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陳芳銘指出,乳癌復發常潛藏多年,尤其復發時多半以遠端轉移的型態出現,骨頭、肝臟、肺部及腦部都是常見轉移部位。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高醫大乳房外科教授侯明鋒補充,根據長達20年的國際研究統計,第二期乳癌患者術後20年內有1/3會復發或轉移,第三期更高達1/2;即使沒有淋巴轉移,每5人中也有1人復發,打破「早期就安全」的印象。
醫師提醒,部分乳癌患者若符合腫瘤大於2公分、年齡低於40歲、細胞分裂指數過高等條件,即屬高復發風險族群,即使病況穩定,也應遵循醫囑,維持長期治療與定期追蹤,尤其若出現莫名骨痛、腰痠或疲勞感,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以防病情悄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