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藥師斷層50年一提考試就有人跳腳 重振產業他提出「這解方」

    2025-05-03 07:00 / 作者 游騰傑
    台北市中藥商理事長林書章。游騰傑攝
    衛福部上月以解釋令方式,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可經營中藥販賣業務,引發藥師團體抗議。然而,曾是台灣重要中藥集散地的迪化街,近兩年已有多家老字號中藥行黯然歇業,讓人憂心中藥行恐成夕陽產業。對此,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書章接受《太報》專訪時坦言,目前國內缺乏中藥師專業證照制度,是造成中藥產業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許多年輕人即使有心接手家業,也因無法取得合法證照而望而卻步。

    衛福部3月18日發布的《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允許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修習35學分的中藥核心課程並完成一年實習後,申請核發「經營中藥事實證明書」,以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此舉引發藥師公會全聯會強烈反彈,認為中藥屬於藥品,應由藥師負責管理,以確保用藥安全 。​

    林書章在接受《太報》專訪時表示,近期藥師抗議行動所訴求的議題有些誤解。他強調,衛福部所發布的《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僅涉及中藥材的買賣權,並未涉及調劑權。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全台中藥行家數已從高峰期的一萬多家銳減至約七千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中藥師的正式資格認證,現行僅有「中藥商執照」,只能進行買賣,並無調劑權。

    回顧歷史,林書章指出,台灣原本有中藥師考試制度,但在民國63年後因受到藥師團體反對而遭到停辦。他直言:「不是中藥師考試停辦,而是躺在那邊。每次我們提議恢復考試,藥師團體就跳起來(反對)。」他也感嘆,因為沒有專業證照制度,年輕世代對進入中藥行業普遍缺乏信心與動力。

    針對外界對中藥材安全性的質疑,林書章為產業喊冤。他表示,外界常指控中藥材含有農藥與重金屬,導致產業蒙上污名。但事實上,中藥材進口時須經嚴格檢驗,未達標準者會被直接銷毀,多數中藥材亦來自中國。

    台北市中藥商理事長林書章。游騰傑攝


    對於藥師主張的中藥材「分級制度」,林書章表示,現行制度中早已有藥廠生產的醫師處方用藥、濃縮製劑、藥食兩用產品與傳統中藥行抓藥等分類,但這些仍無法扭轉整體產業式微的趨勢。他認為,關鍵問題在於缺乏中藥專業人員培育機制與證照制度,而非單一的分級政策。

    林書章強調,為確保用藥安全與提升專業性,中藥與西藥應明確區分,各自專業化管理。他呼籲政府依《藥事法》第103條,儘速恢復中藥師考試制度,使從業人員得以取得專業認證,提升產業信任度與永續發展潛力。

    他最後指出,唯有建立如同廚師、護理師、驗光師等職業類型的中藥專業認證體系,才能真正保障民眾健康與中藥產業的未來。主管機關應正視歷史遺留問題,讓年輕人有明確發展路徑,保障中藥產業永續。

    林書章強調,「捍衛專業,必須擇一執業,方有用藥安全」,藥事法103條第四項也該依法行政,舉辦考試,產出真正中藥專業人員證照,他舉醫學院中西醫雙修為例,規定要開業也是要擇一執業,才有真正的醫療安全保障,中西藥也必須擇一執業,各司其職,才會有真正的用藥安全。

    他感嘆,唯幾十年來對於中藥業不執行藥事法103條第四項國家考試,使西藥師腳踏兩條船,視中藥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嚴重阻礙中醫藥發展,這三角關係的弊病,主管機關必須面對解決,國家社會才能健康健全,產業才會進步發展。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資料照


    對此,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則回應,他對中藥師特考制度並不贊成,認為隨著時代進步,應該接受正規教育後才能參加考試。他指出,中藥材的買賣不同於一般商業交易,涉及藥品和食材的部分必須由專業人士來管理。他也提到,有些中藥行的二代希望能考取證照,但他認為若按照這樣的邏輯,若自己是藥師,而孩子沒有念藥學系,是否可以要求讓孩子在幫忙兩年後也能考取藥師執照呢?他質疑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

    在記者進一步詢問台灣是否有中藥師相關科系時,黃金舜表示,現有的科系都是藥理系,且由藥師來管理,並非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他強調,目前爭議的核心在於種植中藥材的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並不能直接將中藥材交給消費者,這涉及專業問題。他表示,如果是關於種植中藥材,他們並不反對。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