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明出院有變數! 專家揭「分階段手術」恐有感染風險

    2025-04-02 14:54 / 作者 游騰傑
    柯文哲在警方押送下到部立台北醫院就醫。廖瑞祥攝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結石問題在部立台北醫院進行了兩次手術。宏仁醫院副院長、微創結石手術專家許毓昭今(2日)在接受《太報》專訪時表示,通常這種結石手術只需一次,但如果有感染風險,才會選擇分階段進行手術,他也解釋,柯第一次健保給付體外震碎、第二次自付內視鏡,也是正常手術。

    根據部立台北醫院的說法,柯文哲近日在看守所飽受結石困擾,並於3月25日接受了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當時,醫療團隊為了考量術後的疼痛管理,專業開立了Tramadol止痛藥。他今再度前往部北醫院進行輸尿管鏡手術,手術過程持續了45分鐘,醫療團隊成功使用雷射將1乘上0.5公分的結石擊碎並取出。

    許毓昭指出,輸尿管結石的手術通常不需要進行兩次,手術方式會根據結石的位置決定。如果結石位於中、下段,則會使用內視鏡進行碎石;但有時內視鏡可能不夠長,如果結石位於上段,則會採用體外震波碎石。這些手術通常只需一天的住院,甚至體外震波碎石的患者無需住院。

    許毓昭強調,如果醫生判斷有感染風險,才會採取分階段手術。第一次手術會先將腎臟中的積水排乾,第二次再處理結石部分。他表示,這類情況比較特殊。但若看柯文哲第一次健保給付體外震碎、第二次自付內視鏡,也是正常手術。

    許毓昭進一步解釋,只要結石存在,就會引起腎積水,因為結石會阻塞輸尿管,導致腎臟積水。因此,只要在三個月內處理結石,並不算延誤治療。他也強調,結石引發腎積水是天經地義事情。

    根據柯文哲第二次手術,陳佩琪在術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醫生有建議要住兩個晚上,因為據了解,柯文哲這次血尿、腎積水有被醫生判斷有感染風險,需要留兩晚觀察,明天是否能順利出院都有變數。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