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今(21)日公布「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臺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說明。游騰傑攝
臺大醫院今(21)日公布「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顯示政策投資報酬率達5.68倍(淨稅收)與21.87倍(總稅收),不僅提升試管嬰兒出生數,更創造長期財政價值,具顯著經濟效益,證實這項政策是具顯著經濟效益的國家衛生政策。
臺大醫院今發表一項亞洲首見的「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分別為5.68倍(淨稅收)以及21.87倍(總稅收),即政府每投資1元在不孕症試管嬰兒治療補助,可獲得5.68元淨稅收與21.87元總稅收,發現到從健康投資觀點佐證,我國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不僅顯著增加試管寶寶出生數,更可為整體社會創造長期財政價值,是具顯著經濟效益的國家衛生政策,值得持續強化投資並擴大補助。
臺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教授與臺北醫學大學嚴明芳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共同發表一項全亞洲首見的「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分別為5.68倍(淨稅收)以及21.87倍(總稅收),即政府每投資1元在不孕症試管嬰兒治療補助,可獲得5.68元淨稅收與21.87元總稅收。該政策不僅顯著增加試管寶寶出生數,更對我國財政具正向投資報酬率,有助因應少子化挑戰與促進經濟發展。本篇研究名為「臺灣於2021年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的公共經濟收益評估」(Estimating the public economic gains in Taiwan from in-vitro fertilization (IVF) subsidy changes in 2021),於2024年12月榮獲人工生殖醫學領域的頂尖醫學期刊《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刊登。
臺大醫學院婦產科陳美州教授所率領的國際跨校研究團隊,就我國衛生福利部在2021年7月推出的「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進行投資報酬率估算,透過一項終身財政推估模型,計算出受補助試管寶寶所繳交的終身稅收(所得稅與消費稅),並同步考量政府補助成本、政府福利支出、工資、通貨膨脹與折現率等各項因素。
研究指出,我國現行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對象為不孕夫妻,最高補助六個不孕症治療週期,第一個治療週期最高補助10萬元,第二到第六個治療週期最高各補助6萬元,補助約占總治療費用45%到62%,其餘由民眾自費負擔。2021年7月補助政策上路後一年間,成功催生1萬1636名試管寶寶,總補助金額約38億元,即政府催生每名試管寶寶平均補助約33.2萬元。
研究推估,每名受補助試管寶寶終身貢獻的政府總稅收為726萬元,扣除政府不孕症治療補助與各項福利支出(如:勞工退休金、津貼、教育等)後,政府淨稅收為155萬元。以每名試管寶寶平均受補助33.2萬元計算,該補助政策投資報酬率分別為5.68倍(淨稅收)與21.87倍(總稅收)。由此可知,政府每投資1元在試管嬰兒補助上,可以獲得高達5.68元淨稅收與21.87元總稅收。
少子化已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以人工生殖補助作為出生率下降的政策方案之一,全世界的先進國家,人工生殖對總出生數貢獻的比例逐年上升。從政策角度思考,不孕症治療補助能增加人工生殖治療的可近性,進而達成鼓勵建立家庭、增加出生率等多重目標。
多項國際實證研究亦證實,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儘量減輕民眾的自費負擔,除可幫助不孕夫妻圓夢,也有助提高生育率或減緩生育率下滑。此外,當政府補助比例越高,刺激生育率的效果越好,尤其對於超低生育率國家效果更為顯著,應被視為各國在解決出生率下降時的政策選項。
臺大醫院研究團隊指出,本研究從健康投資觀點佐證,我國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不僅顯著增加試管寶寶出生數,更可為整體社會創造長期財政價值,是具顯著經濟效益的國家衛生政策,值得持續強化投資並擴大補助。但與此同時,仍須搭配推動包括生育知識教育、提高結婚率和支持首胎生育等相關政策,才能對於刺激生育率有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