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7成獸醫治寵物!非洲豬瘟炸出人力荒 每人要顧1.4萬頭豬困境如何解

    2025-11-06 13:33 / 作者 黃怡菁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於台東池上經營的動物醫院,每次開出獸醫師職缺,幾乎要等半年才能招得到人。黃怡菁攝
    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獸醫師人力荒再度成為討論焦點,全台毛豬在養頭數505.8萬頭,但畜牧場或家畜獸醫診療機構執業的獸醫師(佐)僅352人,平均一人要扛起1.4萬頭豬,至於「特約」獸醫師則淪為掛名。當獸醫人才持續流向民間寵物醫療,如何挽救畜牧防疫體系失衡的人力荒?

    「排骨停售,滷汁也沒有!」非洲豬瘟禁運禁宰15天,衝擊全台餐飲業,北市遼寧街的便當店貼出公告,道盡滿滿無奈,老闆張先生說,生意至少掉兩到三成,幸好他們還有賣鯖魚、牛小排便當勉強維持營運,「隔壁的豬腳專賣店更慘,只能改賣麻辣鴨血豆腐。」11/7終於解禁,讓店家鬆了一口氣。

    受非洲豬瘟首例疫情衝擊,便當店忍痛停售排骨,敬告客人連滷汁都沒有。黃怡菁攝


    儘管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類,但便當店老闆發現許多客人仍反映近期不敢吃豬肉。黃怡菁攝


    非洲豬瘟爆發 專家:只要願意解剖、病灶不難發現

    1921年非洲豬瘟首次在非洲肯亞發現,再傳播到歐洲、南美洲、俄羅斯等地,2018年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疫區,隨後南韓、越南等國一一淪陷,台灣嚴守7年還是難逃染疫,誰該負起責任?成為輿論焦點。

    動物疾病權威、退休的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認為,診斷非洲豬瘟並不困難,只要願意解剖,就能發現染疫的病死豬「有一條黑黑、腫漲3到5倍的脾臟,內臟淋巴球也會變成像血塊,一顆一顆黑黑的。」

    賴秀穗說,他以前也擔任過獸醫,「就算只有一頭豬死掉也要解剖,我才知道是染上什麼疾病。」 他直言,此次疫情爆發,凸顯台中市政府的輕忽怠慢,也印證畜牧業獸醫師素質不一、人才斷層的窘況。

    國軍前往台中梧棲非洲豬瘟案場進行清消。農業部提供


    獸醫師跨區執業定義模糊 成為地方政府開刀對象?

    依據《畜牧法》第9條規定,當畜牧場內的家畜、家禽發病率超過10%,獸醫師或特約獸醫師就應該在24小時內,通報當地主管機關。然而,11/3農業部疫調顯示,台中梧棲養豬場約聘的紀姓獸醫師,疫病發生後並沒有踏入養豬場。

    紀姓獸醫師則覺得冤枉,他在臉書強調非洲豬瘟爆發當下並不知情,事後問了豬農怎麼沒通知?豬農回應:「你不賣藥,來了又不收錢,我怎麼好意思麻煩你!」

    紀姓獸醫師也不滿指控,台中市動保處拿他開刀,認定他執業登記在台中龍井,卻未經許可跨區到梧棲接案,已違反《獸醫師法》第7條,「但如果此案成立,全國的獸醫師幾乎全部觸法。」



    特約獸醫師沒踏入畜牧場 掛名大於實質防疫監測?

    此事件凸顯法規模糊、對於跨區看診的定義各自表述,也顯現畜牧場與坊間獸醫師簽署特約獸醫師,掛名大於實質監督。

    東部第一間成立野生動物救傷的野灣動物醫院秘書長、獸醫師綦孟柔觀察,自聘花費太高了,不太可能一個豬場就養一個獸醫師,通常是採取特約合作,但收費都有天花板,「如果一個月只付獸醫師500塊,你要奢求他可以做些什麼?」



    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譚大倫表示,掛名狀況確實存在,有些特約獸醫師簽了家畜、家禽的健康證明書後,就沒有再真正踏入該簽約的畜牧場監督;特約多半流於形式,實際上,豬農還是會找認識的藥商協助投藥,或是找在地的獸醫學院老師幫忙診斷。

    專攻豬病學的台大獸醫系教授葉光勝認為,如果只是「掛名」而未真正進場評估、採樣或協助防疫規劃,疫情就很可能被延誤甚至誤判,對整體防疫風險非常高。


    禁宰禁運期間,傳統市場豬肉攤營業損失每攤補助3萬元。廖瑞祥攝


    如何避免豬農再次病急亂投醫? 公會:提高特約醫師薪酬待遇、增加罰則

    如何避免特約獸醫與畜牧場之間的關係僅止於「掛名」而已?譚大倫建議,提高畜牧場特約獸醫師薪資,「但是相對地,如果犯錯的話,處罰就要重,要把權利義務講清楚。」

    綦孟柔也認同特約獸醫師的薪酬上限,應該重新評估。她亦認為,動物傳染性疾病與公共政策環環相扣,如果公部門、各縣市機關編列足夠的獸醫人力,並且回推、盤點大專院校內每年該培養多少的公職獸醫人才;由公部門的公職獸醫師介入、產官學合作,才能為畜牧產業組織出強而有力的防疫部隊。

    國軍前往台中梧棲非洲豬瘟案場進行清消。取自台中市政府官網


    畜牧場髒臭、業務繁雜、起薪低 公職獸醫師缺額達3成

    獸醫師薪資遠低於人醫,可是當動物傳染性疾病爆發時,是確保肉品安全、維繫動物健康、促進畜牧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獸醫師結構嚴重傾斜至坊間的寵物醫院,農業部防檢署統計,全台執業獸醫師(佐)6,120人,近7成都投入伴侶動物獸醫診療機構;肉品衛生、野生動物、研究機構加總27%,至於投入畜牧場或家畜獸醫診療機構的獸醫師,僅占6%。賴秀穗點出業界的現實面:「豬、雞、牛又髒又臭,但寵物醫院開店,一隻狗、貓進來,就賺2、3千塊,當然要做寵物獸醫師。」



    綦孟柔說,據她所知,這陣子非洲豬瘟疫情,使得公職獸醫師時常加班到半夜兩、三點才回到家、隔天一早又出門,但公部門獸醫師守備領域不只經濟動物,還要顧及寵物登記、狂犬病施打、顧及遊蕩犬等繁雜的動保工作。

    譚大倫說,寵物醫師只要面對一個主管,但公職獸醫師「要面對的是上面好幾個長官」,甚至還有來自民代的壓力,加上進入畜牧場採檢、診斷,不只環境髒臭,撲殺也是另一層心理壓力。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有些公職獸醫師索性內調至食藥署、漁業署等部門,目前中央公職獸醫師缺額約1.5成至2成、地方普遍缺額3成左右。

    葉光勝坦言,從獸醫系畢業、投入畜牧業的學生,10個恐怕1個都沒有,就如同人醫領域,許多醫師選擇進入醫美產業,而外科、小兒科、婦產科等責任重、工時長、但報酬相對不成比例的專科,反而愈來愈難找到人。

    「我們從小被賦予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對狗、貓好, 以及照顧流浪動物。」綦孟柔認為,許多人的觀念是這樣被建立起來,到了大學念獸醫系,主要目標仍放在治療犬貓,經濟動物、野生動物相對冷門。

    她認為,大學端也需要修正學業目標,「讓獸醫系學生了解,獸醫師職責不單只是寵物而已,其實還有公共衛生、傳染性疾病、農業經濟發展等,都是獸醫體系重要的一環。」

    寵物經濟夯,帶動7成獸醫師投入寵物醫院診治。資料照


    解獸醫師人力荒 南韓祭特殊津貼、台灣設立「不開業獎金」

    2019年南韓已先破防、成為非洲豬瘟感染疫區,同樣面對公職獸醫師人力嚴重短缺的問題,地方政府祭出多項措施攬才,例如將新聘畜牧檢疫人員職級提高,或是特殊津貼從每月25萬韓元,提高到60萬韓元。

    我國農業部長陳駿季曾表示,台灣已在今年6月起,設立「不開業獎金」1至3萬元不等,希望可以拉近公職獸醫師與民間動物醫院獸醫師的薪資差距。截至目前加薪成效如何?譚大倫說,「不開業獎金」資格門檻開太大了,只要有獸醫師執照就可以領取,所以有些人不開業、領了獎金,但也沒有真正回流至防檢疫的工作上頭。



    動物防檢人力斷層 專家籲恢復實戰型獸醫培育制度

    人才培育方面,葉光勝指出,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未升格前,曾有專案計畫補助研究所學生攻讀經濟動物醫學碩士班。受補助生在3年修業期間,不僅要完成指導教授的研究課題,還必須完成一定時數的牧場實習,並實際參與動物剖檢與病理診斷,累積達規定件數後經審核才能取得碩士學位。

    葉光勝認為,該制度可讓學生在學期間培養紮實的實務能力、提高畢業後投入經濟動物領域的比例,可為國家儲備具實戰能力的畜牧獸醫人才,「可惜後來因經費中斷而停辦,」建議政府重新啟動類似計畫,建立公費或獎助制度,給學生支持與誘因,吸引更多人投入經濟動物領域。

    葉光勝說,如果要進一步落實,可採多方協作模式:農業部提供經費與政策支持、大學或研究所負責課程與研究訓練,產業單位則由養豬協會或大型牧場提供實習與臨床操作場域,讓畢業生快速融入第一線工作。

    賴秀穗則提醒在職進修的重要性,中央每3、5年就應前進地方,替動保處公職獸醫師上課,「否則新的知識跟不上來。」賴秀穗認為,從薪資待遇和提升素質等面向著手,才能替搖搖欲墜的動物防疫體系重新修補根基。


    綦孟柔與團隊為崁頂小熊麻醉前的準備。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黃怡菁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