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牙醫師聯盟理事長蕭曉玲。資料照片。呂志明攝
「波波牙醫」又引發爭議,今天(9/18)自美日留學歸國的牙醫系學生家長召開記者會控訴,國外牙醫畢業生之實習名額50名,但美日留學牙醫的性質與「波波牙醫」性質不同,恐傷害台灣民眾的就醫權,呼籲主管機關落實附帶決議,解決實習問題,更不要公然霸凌歧視美日等進步國家海歸學生。
所謂「波波醫師」是指民國106年後赴中、東歐國家唸書的醫學系、牙醫系學歷生,這些醫學生畢業後考取台灣醫師執照時,應考資格適用衛福部、考選部、教育部於105年底共同發布原則,較一般「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嚴格。
另外,立法院111年5月三讀通過修正醫師法部分條文,明定未來持外國學歷報考國內醫師考試,一律先經學歷甄試,同年12月31日以前,入學9大國家或地區醫學院就讀者得免學歷甄試。但修法附帶決議提到,各國教育學制及入學申請程序差異,導致取得入學通知與註冊入學時間落差,基於信賴保護原則,要求衛生福利部於修法通過後,應邀集教育部及考選部儘速修正醫師法施行細則並明文規定,該落日期限所指之入學,包括取得入學許可。
不過,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回應表示,前衛福部長陳時中曾指出,相關附帶決議屬「建議性質」,因此不執行,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已說明,相關附帶決議「不執行」。
美日海外牙醫聯盟理事長蕭曉玲呼籲衛福部盡速更正補過,「依法行政這4個字做起來有這麼難嗎?」應落實2022年5月30日立法院所通過的「醫師法」附帶決議,讓該年底前出國就讀牙醫系者通過國考後,可以參加實習,否則恐引發更大的民怨爭端,並有違法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