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13日晚間一輛南下列車發生乘客行動電源起火事件。資料照,台灣高鐵公司提供
高鐵13日南下列車681車次驚傳火警,原因是一名女乘客正在充電的行動電源起火,火勢迅速被撲滅,為擴大災情,不過仍有3乘客輕微燙傷。同天,另有民眾在社群抱怨,行動電源在家突然爆炸,燒成焦黑,針對鋰電池災難頻傳,有消防人員發布提醒,鋰電池起火可立即用水降溫,後續還須妥善處置才安全。
根據台北市消防局說明,隨身電子產品如耳機、手機、行動電源、平板電腦、家庭的儲能電池,到運輸使用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都使用鋰電池供電,當電池損壞或不當使用,有可能導致很大威脅,起火後會產生大量熱、煙、有毒氣體,甚至產生爆炸。
此外,消防局提醒,當產品瑕疵、結構受損如被刺穿、擠壓或浸水、電器過度充電、使用非專用充電器、過度放電等導致電池系統損害等,還有將暴露於高熱、太陽直射等極端環境都有可能會使電池爆炸起火。
一名消防人員昨晚也在社群Threads懇切發文,若鋰電池起火,平時所用的乾粉滅火器無法協助滅火,泡沫與水基滅火器初期有用,但無法阻止複燃,最佳處理方式則是立即使用瓶裝水澆灌,並立刻用夾子放進裝滿冷水的水桶浸泡,通知列車人員協助處理。
他進一步強烈建議,高鐵、火車、捷運上以及公司安管部門,應在每個車廂配置一個20公升汽油桶裝水、防火手套、防燙長夾,以及容量約20至25公升、直徑約33公分的水桶。
消防員說明,直徑33公分、高度30公分左右的水桶,容量大概20–25 公升,這大小足以應付1顆3萬mAh以下行動電源的冷卻,也能抑制持續的熱失控。等整個水桶順利下車後,不要忘記把水桶放置露天安全的空間,持續浸泡至少24小時。
至於如果不幸在飛機上發生鋰電池起火,應立即用礦泉水澆,並請空服人員拿水桶來,用夾子夾或戴手套,把行動電源拿起來放進滿水的水桶中。
北市消防局提醒,民眾購買鋰電池時,應尋求正當通路,且產品經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認證,外觀貼有商品安全標章。另外,使用上應避免過度充電,建議充電量維持在20至80%之間,避免在高溫潮濕環境、床上或沙發附近、邊充電邊使用產品、靠近火源、高熱設備及易燃物。
消防局強調,若鋰電池使用時發生變形、膨脹、漏夜、生鏽、異常氣味、異常高溫下列異常情形,應立即停止使用。
鋰電池使用注意事項、滅火方式。翻攝自台北市消防局官網
鋰電池使用注意事項、滅火方式。翻攝自台北市消防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