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示意圖。取自pexels
台師大女足隊員遭教練以「抽血換學分」, 逼迫連續14天每天抽血3次,時間甚至長達7年。密集抽血究竟會造成什麼危害?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指出,有可能造成血栓、血管炎、瘀血風險;胸胸科醫師蘇一峰也痛批,估算約抽了全身15%的血,絕對是一種傷害。
台師大周姓女足教練為進行國科會精準運科計畫,要求女足球員寒暑假間期間每天抽血,連續14天、每天抽血3次,每次5至10cc不等,有的學生手臂被針扎到瘀青,有的人痛到哭出來,更離譜的是,初期還由沒有醫事人員資格者採血。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台灣基進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14日在臉書表示,IRB(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對於抽血量的限制,通常會根據受試者的身體狀況如成年人或是兒童、抽血頻率,以及整體研究設計來規範。各機構的IRB可能略有不同,美國常用的參考值是8週內不得超過500mL。
吳欣岱說,這起事件對學生的傷害是重複抽血對血管的破壞。一天抽三次,在血管、皮下組織、皮膚製造傷口,抽血完壓迫止血又可能把血管給壓扁了。後續血栓、血管炎、瘀血的狀況都有可能造成風險。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也在臉書提到,每天抽三次血,一次如果是10幾cc,連續抽14天,大概是450cc,一個50公斤成年女性為例,全身的總血量大概3000cc,總和大概抽了全身15%的血,這樣絕對是一種傷害了。
蘇一峰還說,這已違反《人體試驗倫理法》,而沒有合格醫療人員抽血也違反《醫療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