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憂兒少「過動症」等精神疾病被污名化 國教盟籲正名「神經多樣性」

    2025-04-30 15:53 / 作者 陳康宜
    兒童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國教行動聯盟今(4/30)開記者會,呼籲兒少精神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以減少標籤化及污名,並盼就醫率提升,獲朝野立委出席支持。

    國教盟引述數據指出,台灣8到15歲兒少每4人就有1人最近6個月受精神疾病困擾,卻僅10分之1獲得醫療與支持服務,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盛行率近10%,僅2%接受診斷、1%接受完整治療。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家長對ADHD等神經發展差異缺乏正確認知,如誤解成「不聽話」,或是擔心孩子被貼上「過動兒」等負面標籤,導致延遲或拒絕就醫。

    國教盟指出,老年癡呆症已正名為「失智症」,呼籲政府應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統一將醫療、教育與社福系統內對相關兒少精神疾病用語,全面改為國際友善且中立的「神經多樣性」用語,從源頭減少標籤化,創造尊重差異的社會氛圍。

    今天記者會上包括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林月琴、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王育敏、台灣民眾黨籍立委陳昭姿出席,不分朝野皆表示支持。
    陳康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