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今(2/4)說明,113年度帳面虧損137.9億元,主因是配合執行政策之影響。台鐵示意圖。廖瑞祥攝
台鐵公司化113年正式上路,然而掛牌第1年虧損新台幣137.9億元,為史上最高。台鐵今(2/4)說明,雖然帳面虧損137.9億元,惟配合執行政策之影響數達199.53億元,若無政策執行影響應可盈餘61億元。台鐵強調,公司其實有盈餘,但因配合政策因素,才會呈現虧損。
台鐵原本編列113年、公司成立首年的營運虧損是74億多元,去年12月估計虧損可能達120億元,然而今天公布最新財務資訊,實際虧損是137.9億元。事實上,台鐵從110年起,每年虧損破百億元,110年是虧119億元,111年虧111億元,112年虧114億元,113年虧損達137.9億元,史上新高。
對此,台鐵指出,雖然113年度受到0403地震及數次颱風重創運輸本業及鐵道觀光,在台鐵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下,客運量平均每日達64.77萬人次,比去年增加7.8%,累計客運人次達2.37億。客運收入約174億元,較去年增加7.01億元。同時,113年附屬事業營收為46.44億元,比去年增加9.3%;便當及商品收入為8.63億元,比去年增加12.8%;資產開發收入為37.81億元,比去年增加8.5%,依各項帳目顯示,台鐵其實是有盈餘。
至於虧損原因,台鐵指出,113年票箱收入受花蓮地震影響未達預期,又新增職工福利金,且票價長期未調整,擴大虧損,根據台鐵編列的114年預算,預計虧損86.9億元,票箱收入189.7億元。因此,台鐵董事會明天將討票價調漲案,經營團隊希望今年票價能調整,增加票箱收入,縮減虧損。
有關配合執行政策因素影響支出的項目,台鐵1月中旬曾列出9大項,包括:一、運價未能依公式合理調整;二、依職工福利金條例提撥職工福利金;三、原台鐵局配合政策改制為台鐵公司,依設置條例辦理員工優惠退離並加發慰助金;四配合政府工程減收租金;五、依台鐵公司設置條例規定,經管土地及建物辦理產權移轉、增加登記規費;六、配合政府政策移交佔全管理基金相關財產標的,導致租金收入減少;七、配合「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辦理花蓮地區承租業者租金減免;八、0403花蓮地震、0725凱米風災搶修及復原工作的相關費用;九、0403地震及凱米颱風影響,配合便民,在確保安全下維持列車班次的成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