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穿過再退」亂象失控!中國網購女裝退貨率逼6成 賣家出奇招反擊

    2025-11-17 15:11 / 作者 李寧怡
    中國電商賣家在衣服上掛巨大吊牌,又在大衣拉鍊加上密碼鎖,嚴防消費者「穿過再退」。翻攝微博
    今年雙11購物節期間,中國許多電商賣家在成衣商品加上巨大的「防穿」吊牌,甚至加上密碼鎖,蔚為話題。分析指出,近年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鑽「7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漏洞,曾發生多起「穿過再退」事件,令賣家不得不使出奇招自保。

    南華早報》報導,今年「雙11」期間,有店家在衣服上掛著比A4紙還大的吊牌,寫著「拆除不退不換」等字樣。一間位於北京的網路商家也在微博發文稱,他們會在販售的大衣拉鍊加上密碼鎖,買家確認購買後才會告知密碼。

    店家表示,此舉是為了遏止部分顧客「薅羊毛」,也就是占店家便宜的行為。他們認為,密碼鎖會讓「羊毛黨」不好意思把衣服穿出去。

    北京網路賣家在大衣拉鍊加上密碼鎖,消費者確認購買才告知密碼。翻攝微博


    中國2014年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後,電商平台開始實施「七天無理由退貨」政策。有消費者退貨是因為試穿新衣後確實不合身,但也有人把網購平台當成「免費衣櫃」,收到新衣穿過後再退。

    根據中國科技媒體 《36氪》,電商平台女性服飾的退貨率高達5成至6成。

    報導稱,近年來有多起「穿過再退」事件引發關注。2024 年,一名賣家控訴有學生將7套明顯穿過的服裝退回,不但拆標,還弄髒衣服,但電商平台仍支持學生的退貨要求並全額退款,讓店家感到「心寒」,因此將事件曝光。

    2025 年,一個設計師品牌爆料稱,中國樂團「五條人」的兩名成員竟然穿著該品牌的外套表演又退貨,兩件外套合計6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6萬元)。樂團造型師後來道歉,並提出賠償。

    官媒新華社也刊出評論稱,有學校因文藝表演的需求,相關人員買了一批演出服裝,演出結束後又無理由退貨,聲稱衣服品質有問題,「既占了便宜,又導致商家受到平台處罰,典型的損人利己」。

    中國電商賣家在衣服上掛巨大吊牌,又在大衣拉鍊加上密碼鎖,嚴防消費者「穿過再退」。翻攝微博


    「無理由退貨」竟衍生牟利產業鏈

    評論更指出,還有不肖人士建立「灰色產業鏈」:買真退假、買新退舊、買好退次,而且教唆騙賠、偽造憑證,把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規則變成牟利管道。

    《揚子晚報》引述一名店家稱,電商平台大多偏向支持消費者,賣家雖可申訴,但往往耗時耗力,還不一定如願。

    另一名女性服飾店主則向《中國商報》表示,平價禮服類商品「穿過再退」的情況更加普遍。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王偉偉對此表示,消費者有義務確保退回商品保持完好,否則店家有權拒絕退款。

    一名網友支持店家的超大標籤作法:「我常看到有人穿著價格吊牌沒拆的新衣去旅行。身為消費者對此很反感,因為我怕買到被別人穿過的退貨衣。」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