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南韓APEC峰會後的記者會上發言。美聯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說法,引發中國強烈不滿與抗議,日中再掀外交風暴。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分析,此次高市早苗涉台發言應是個意外,而非戰略考量;北京也不至於會採取經濟制裁等激烈手段。
高市早苗7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不過仍要看實際發生的個別具體情況。這個說法引發中國強烈不滿與抗議,不過高市拒絕收回,日中關係再陷嚴重緊張。
BBC中文網14日報導,松田康博認為,此次高市涉台發言應是個意外,而非戰略考量。
他說,日本國會上針對首相內閣的問答環節是鉅細靡遺且嚴格的,高市針對台灣議題的回答,似乎有些段落並未照稿發言,似乎是掉入了對方設下的陷阱。
松田康博認爲,隔天高市應有自覺或受到提醒,雖然不撤回發言,但說明自己未來發言會更加謹慎。他因此認為此事應是個「意外」,而非故意挑釁北京,或是對台政策上有什麼變化。
曾經任職日本防衛省的松田康博舉例,麻生太郎在2021年7月擔任副首相時,也曾針對「台灣有事」的議題發言,但並非在國會,而是在一個私下場合。這些對高市來說都是借鑒。
松田康博解釋,「高市是個勤勉、學習力強的聰明政治人物,應該早已學到有關日本的安全問題的基本框架。但首相的地位不一樣,尤其針對台灣與朝鮮(北韓)等問題時,都是極其敏感的議題,高市這次應是說得太快、說得太多了」。
松田康博預計,中國或許會在外交上批評日本「口頭上罵一罵」,透過官媒輿論等持續抨擊高市內閣,又或許長時間抵制元首峰會,但可能不至於到經濟制裁等等,祭出什麼強烈手段或翻臉。
他說,因為中日關係背後還有美國因素,而北京需要穩住跟美國以外的雙邊關係,不至於讓情況失控。
報導引述日本國際教養大學(AIU)中國研究部副教授陳宥樺分析稱,過去十多年來,日本的台灣政策,從安倍時代開始至今,就是漸漸地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相信嚇阻中國對台動武的力道必須要更強、更明確,才能做到以戰止戰」。
陳宥樺說,日本的安全政策、法制準備與社會動員都看得出往這個方向走的軌跡。換言之,以往歷屆日本政府大多是「做了但不公開說」,但高市可能會比較傾向「做了就公開說」,從這點來看,高市政府對中國與對台灣的政策沒有本質上的改變而是做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