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揚言控告英國廣播公司BBC,威脅求償至少10億美元。圖為BBC位於倫敦的辦公室。路透社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一份內部檢討文件外洩,坦承製作美國總統川普的一支紀錄片時有不當剪輯,被川普揚言求償至少10億美元。川普週一(11/10)對此表示,他自認為「有義務控告」BBC。不過專家分析,川普在這起案件上其實沒有多少法律優勢。
川普為何要告BBC?英國《每日電訊報》日前取得BBC一份內部檢討報告指出,BBC紀錄片節目《Panorama》去年播出的「川普:第二次機會?」(Trump: A Second Chance?)紀錄片中,第三方製作單位拼湊剪輯川普的演說,以至於有誤導觀眾之嫌。
川普於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案發生前在白宮外對支持者發表冗長演說。該紀錄片將他當時相隔約1小時的發言剪輯成一段。
2021.1.6,當時選輸的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外向支持者發表演說,隨後便發生民眾闖入國會暴動事件。美聯社資料照片
根據此紀錄片,川普當時向聚集群眾說:「我們要走向國會」,下一句則是接著「拚死一搏」(fight like hell)。這兩句話雖是出自同一場演說,卻是不同上下文。事實是,當川普要求支持者走向國會時,他的下一句話是「為我們勇敢的參眾議員們加油」。
此外,紀錄片還未剪入川普的其他發言,包括他要求支持者「和平且愛國地」遊行前往國會。
BBC內部檢討報告曝光後,川普指控BBC當時企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川普代表律師週日(11/9)向BBC發出律師函,聲稱該紀錄片對川普構成「名譽和金融損傷」,將控告BBC並求償「不少於」10億美元(約310億元台幣)的金額。
川普週一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則是堅稱,他認為自己「有義務」控告BBC。
川普勝訴機率高嗎?
川普代表律師布瑞托(Alejandro Brito)在發給BBC的律師函中警告,若BBC未在美東時間週五(11/14)傍晚5時前做出道歉回應,並下架該紀錄片,就會提出告訴。布瑞托在信中援引佛州的毀謗法規定,暗示可能在佛州提告。
有匿名消息人士向《紐約時報》表示,BBC高層相信,該紀錄片並未在美國播出過,因此若川普真的在佛州法院提告,BBC將主張佛州並非審理該起訴訟的管轄地。
在英美均執業的國際媒體律師史帝芬斯(Mark Stephens)也向美聯社分析指出,BBC紀錄片節目並未在美國播放,BBC影音串流平台也未在美國上架,川普的律師很難證明此節目對川普名譽造成損害。
史帝芬斯說:「川普的名譽在1月6日國會暴動後早已損害,『聲稱』《Panorama》節目對已經名譽倒地的他造成額外傷害…這實在很難說服人。」
如果川普改在英國提訴,根據當地法律,這起案件已過了1年追訴期。即便他勝訴,也不可能判賠10億美元天價。因為英國的毀謗官司賠償前例,很少會判賠超過10萬英鎊(約13.2萬美元或408.2萬元台幣)。
川普是媒體殺手?
川普曾對多家媒體提出告訴求償。雖然不少法律專家認為,他的勝選機率不大,但這些媒體最後都選擇「息事寧人」,乖乖向川普奉出巨額和解金額。
今年7月,CBS母集團派拉蒙(Paramount)同意付出1600萬美元(約5億元台幣)解決川普控告CBS《60分鐘》節目官司。
川普控訴《60分鐘》去年大選期間專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時,透過剪輯美化賀錦麗的訪談表現。
去年底,ABC新聞表示將支付川普1500萬美元(約4億6610萬元台幣)和解金。川普控告ABC主播不實聲稱川普被判決須對「性侵」作家卡洛爾作出民事賠償。
紐約陪審團去年裁定川普「毀謗」卡洛爾,須賠償8330萬美元。
川普想從BBC這裡得到什麼?
倫敦律師格林(David Allen Green)認為,川普想拿威脅控告BBC的律師函作為談判手段,並藉此獲得和解賠償。他說:「撇開那封信中毫無根據的10億美元索賠不談,這其實是川普曾多次使出的博弈招數。BBC(和製作公司)的最大錯誤,就是讓自己陷入這場權力遊戲之中。」
有分析指出,BBC總裁戴維(Tim Davie)和BBC News執行長圖內斯(Deborah Turness)因此事辭職下台,BBC董事會主席夏哈(Samir Shah)對此公開道歉,都讓川普更敢大聲要求賠償。
不過經驗豐富的律師史帝芬斯同時警告,川普若真把這起案件訴諸法院,「將開啟潘朵拉的盒子,因為他所說過所有指控選舉舞弊的發言,將會一字一句不漏的被公開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