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示意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9/10)公布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4%,降幅超過預期。《日經亞洲》引述分析指出,食品價格持續疲軟,顯示中國經濟的早期復甦已逐漸消退,凸顯內需減弱及出口放緩的衝擊加劇。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消息,中國8月份CPI較去年同期下滑0.4%,為今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高於路透社調查預測的0.2%。其中,食品價格年減4.3%,加劇整體經濟低迷局勢,又以豬肉價格跌最兇,降幅達16.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中國核心CPI年增0.9%。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報告中說,最新數據是對中國「通貨緊縮現實的檢驗」。報告指出,在中國政府抑制過度競爭(反內捲)和刺激消費(商品以舊換新)的努力下,物價出現部分改善,但「政策支持以外的價格仍然疲軟。」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國食品價格持續疲軟,應被視為內需低迷的跡象。
與此同時,在經歷數月大幅下跌後,中國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下行壓力有所緩解,8月份年減2.9%,與上月持平。美國投資銀行高盛 (Goldman Sachs)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有助於緩解PPI出現通縮。
中國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年增5.2%,國內生產毛額(GDP)有望達成當局設定的「約5%」成長目標。自中共7月舉行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北京當局並未推出任何重大經濟刺激措施,而是優先解決工業產能過剩和激烈的削價競爭問題。
儘管美國聯準會(Fed)下週可能降息,但分析師仍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是否會立即降息表示懷疑,原因是其國內股市持續上漲,且迄今為止,經濟成長數據好於預期。
另,中國海關總署8日公布進出口數據顯示,8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4.4%,降至6個月低點且低於市場預期,不僅是半年來最疲弱表現,同時反映出美中關稅休戰帶來的短暫提振作用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