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終戰80週年,日本民眾在靖國神社參拜。美聯社
今天是終戰80週年,日本天皇德仁在追悼式致詞時首次提到「今後也要持續傳述戰中與戰後的苦難」,彰顯對記憶傳承的重視。然而現實問題是,戰歿者遺屬高齡化,參與活動的人數愈來愈少,如何把戰爭中的記憶傳承下去日益困難。
今天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80週年(終戰80週年),日本政府在武道館舉辦「全國戰歿者追悼式」,日皇德仁與皇后雅子一同出席,在正午默哀一分鐘後發表致詞。
德仁開頭與去年相同,表示「想起在大戰中失去無可替代生命的諸多人們,以及他們的遺屬,我的內心再次感到深切悲痛」,接著他首次提到,「要將戰中與戰後的苦難繼續傳述下去」,並表示「衷心期盼大家能齊心協力,今後持續追求和平與幸福」。
出生於戰後的德仁,不斷在各種場合反覆強調,將戰爭的記憶與對和平的期盼,傳承給未曾經歷戰爭的下一代的重要性,在這次追悼式的致詞中,首次加入了「傳述」的想法。
日本天皇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式」的致詞,旨在悼念戰爭犧牲者、關懷遺屬,同時表達對世界和平與日本發展的期盼,內容基本上每年都延續相同框架。疫情期間,德仁曾把相關內容納入致詞,這也是追悼式首次納入當下課題。
日本德仁天皇和皇后雅子出席東京武道館舉行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美聯社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作家保阪正康針對今年天皇致詞分析表示,「傳述」這個詞,帶有非常強烈的主體意涵,代表主動去講述戰爭、去延續曾經受苦之人的心情,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意志,能夠解讀為天皇在呼籲「歷史的傳承」。
至於「戰中、戰後的苦難」這個表現方式,他分析,戰爭並不是在1945年8月就結束了,至今仍有人因原爆而受苦,戰爭的傷痕一直存在。這是在提醒世人,不可以忘記仍在與苦難奮鬥的人,凝縮了天皇的人生觀與歷史觀。
今年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式,最年長出席者為98歲的北海道民眾長屋昭次,他的胞兄長屋保死於戰場;最年輕者為3歲的片山純矢,是戰歿者伊藤正夫的玄孫,伊藤正夫陣亡時年僅32歲。
長屋昭次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憶,他和年長8歲的哥哥於1942年被徵召入伍,哥哥原本身體就不好,最後於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7月,在中國天津的醫院因肺結核去世。長屋本人曾自願加入陸軍少年飛行兵,在朝鮮半島接受訓練時迎來終戰,「如果戰爭繼續下去,我或許會被派去特攻」。
如今他腿腳不便,必須拄著拐杖行走,平時就算是去離家100公尺的商店,也要休息許多次才能走到,但這次他仍特地從北海道網走市前來參加追悼式,每次只要來東京參加追悼式,「不知為何就能走了」。
明年他就將滿99歲,他說,「今年或許是最後一次參加了吧」,但他把參加追悼式視為「使命」,希望在有生之年盡可能參加。
談及戰歿者遺屬高齡化,長屋感嘆,「現在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戰爭」,「就算要跟子孫輩講,他們沒有興趣,也不想聽」。
他的話很快得到印證。在長屋身旁,3歲的片山純矢和哥哥陪著85歲的曾祖母伊藤早苗一同參加追悼式,被問到「知不知道什麼是戰爭」時,他一臉懵懂,愣了一會兒才在曾祖母指導下,用稚嫩的聲音說「戰爭很可怕」。
教導下一代戰爭究竟如何可怕,以及在體認到戰爭可怕的同時,如何維護得來不易的和平,正是天皇所說「傳述」能發揮的力量。
讀賣新聞報導,由戰歿者遺屬組成的「日本遺族會」在47個都道府縣設有分會,其中超過4成、約20個團體因為會員高齡化導致人數減少,不得不中止或縮小活動,另有7個團體正在考慮暫停活動或解散。
調查顯示,遺族會的會員總數在2019年時約有57萬戶,今年已減至35萬戶。有20個團體的部分活動被中止或縮小規模,像是海外慰靈巡禮,或是在日本國內的遺骨收集活動。就算活動沒停止,參加人數也明顯減少。
日本遺族會表示,組織成立當初,核心成員是戰歿者的父母或兄弟姊妹,人數減少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在戰後100年,仍要繼續傳承遺族的記憶、持續追求和平,把『戰爭的悲慘、和平的珍貴』持續不懈地訴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