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福島縣磐城市,311大地震和海嘯造成數千人死亡,並引發嚴重的核事故。圖為一名婦女手捧鮮花坐在海邊,紀念311大地震。路透社資料照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今天(3/31)公布最新災害預測報告,如果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235萬棟建築物倒塌,且全國經濟損失高達270兆日元(約59兆元台幣),是日本全國年度預算的2倍多。專家指出,如果能在地震發生後,立刻疏散可能發生海嘯地區的人民,並增加全國房屋的耐震化比例,人命損失可望大幅減少。
避難所環境急需改善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的專家小組今天公布最新災害預測報告,指出如果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日本政府曾在2012至2013年推估南海海槽大地震所造成的影響,當時推測會有32.3萬人喪命,這次的預測較上次減少約2.5萬人。
另外,最新報告推測在大地震中倒塌的建築物為235萬棟,較上次預測的238.6萬,減少3.6萬棟。分析指出,在海嘯疏散措施及耐震建築增加後,損害預估數值降低,照目前的努力方向繼續下去,未來應該能進一步降低傷亡人數。
不過,報告也指出,因為在避難所等惡劣環境下,身體狀況惡化導致死亡的「災害關聯死」人數,估計最高達5萬2千人,是2011日本311大地震中「災害關聯死」人數的13倍,政府應加速改善避難所的生活環境。
經濟損失達全國預算2倍多在經濟損失方面,這次預測南海海槽大地震,將導致全國損失270兆日元(約59兆元台幣),較過去預測的損失金額214兆日元(約47兆元台幣),增加了56兆日元(約12兆元台幣)。
日本政府2025年的年度預算案約115兆日元(約25兆元台幣),大地震造成的損失,是全國年度預算的2倍多。分析指出,數字較上次預測增加的原因,主要為物價上漲,災後重建成本大幅提升。
還能做什麼?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同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在地震發生後,可能發生海嘯地區的人們立刻撤離,海嘯導致的死亡人數能減少70%,另外,全國房屋的「耐震化比例」如果從目前的90%提升至100%,完全毀損的房屋數量將減少70%,房屋倒塌所造成的人命損失,也能減少近80%。
另外,地震發生時常有家具倒下,導致傷亡的情形,將家具固定在牆上或天花板上,能減少悲劇發生。統計指出,如果全國家具固定的比例,從目前的35.9%,提升為100%,因家具倒下或墜落而死亡的人,將減少70%左右。
長年投入建築安全、防災等地震相關工作研究的名古屋大學教授福和伸夫強調,考量到大地震會造成的災害範圍廣大、災情嚴重,政府需要與相關單位協調,確保基礎建設、疏散措施,及災民所需的物資,盡可能減少損失,民眾也要有「自己的生命自己守護」的意識,做好房屋的抗震、儲存物資、疏散訓練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