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香港「東方海外」一艘貨櫃船在香港港口。路透社
美國週二(2/4)起,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路透社報導,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今天(2/5)發布的消息,加徵10%關稅同樣適用於香港。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這是首次對香港加徵關稅,意味香港不再享有「獨立關稅區」待遇,失去貿易獨特地位。
路透社報導,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HS)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一分日期標示為今天(2/5)的文件指出,對中國加徵的10%關稅適用於香港。
2024年11月28日,一艘香港德翔海運的貨櫃船,泊於香港葵涌貨櫃碼頭。路透社
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這分文件首次表明所有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商品,與中國產品一樣,都要正式報關及加徵關稅,也不再享用過去價值800美元(約2.6萬元台幣)免徵關稅或其他稅項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待遇。
RFA指出,以往中國商品利用在香港的獨立關稅及國際轉口貿易中心地位,經香港轉口到美國,規避關稅;但這次美國海關明確表示一旦據文件(如產地證明、訂單、裝箱貨單) 判定商品來自中國或香港,都要交新關稅。
香港葵涌的葵青貨櫃碼頭。路透社
文件另指出,如果商品主要在中國或香港製造、組裝或加工,即使經第三國(如新加坡、台灣、南韓)轉運,仍可能被視為中國或香港產品,適用額外關稅。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員張崑陽(Sunny Cheung)接受RFA訪問時指出,此舉重創香港作為連接中西橋樑的國際物流和貿易角色,過去香港是中國主要的轉運港,不被中國關稅所影響,「現在香港包括其中,可見是為了堵塞漏洞,亦釋出更強硬的訊息。對中國施加更大阻嚇作用」。
2024年11月28日,一艘中國中遠海運的貨櫃船,泊於香港葵涌貨櫃碼頭。路透社
RFA稱,這反映香港不再享有以往的「獨立關稅區」待遇,已失去貿易獨特地位,嚴重打擊香港國際轉口港地位,「只要掛上香港的名號,就視為等同中國」,且中國難再借用香港名義逃避美國制裁。
香港葵涌的葵青貨櫃碼頭。路透社
香港葵涌的葵青貨櫃碼頭。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