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大樓。吳馥馨攝
台電規畫新設超高壓變電所落腳桃園觀音,外界質疑未事先主動向地方說明,台電今天表示,本計畫尚在用地變更前置作業,原本就預定備妥資料正式向桃園市政府送件申請,完備法定程序後,一定會公開向地方說明。台電也強調,未來興建「觀園變電所」完成後,可為半導體、AI及資通訊等產業鏈提供穩定電力,構築完整科技產業生態系。
因應桃園地區近年經濟快速發展及用電需求大增,台電表示,桃園市近十年用電戶數成長達17.4%,用電量達271億度,約占全國用電量11%;規劃於觀音地區興建「觀園變電所」,可直接引進大潭發電廠的電力,提升區域供電穩定度,滿足航空城等產專區、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等重大建設所需電力。
台電表示,變電所用地是透過公開徵求取得,並經嚴謹的適用性評估。變電所將採用新一代「屋內型」設計,主要電力設備均設置於兩棟建築物內部,並具備多重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周遭安全無虞。
台電指出,目前大潭電廠的電力主要經由新竹湖口竹工變電所,再送至桃園龍潭變電所,最後才分配至南桃園各區域型變電所。這種長距離輸送模式不僅有電力耗損問題,也增加了輸電線路事故的風險。
觀園變電所因鄰近負載中心,為上游重要的電力接收與轉換站,可直接引進大潭電廠的電源,配送到區域變電所,有效縮短電力輸送距離,降低耗損,並強化觀音、大園、中壢等區域的供電品質,降低停電事故的風險。
有關民眾最關心的電磁場議題,台電強調,由於主要電力設施均在屋內,且變電所建築物與鄰近住宅的最小距離約89公尺,產生的電磁場抵達周邊社區已衰減到微乎其微,不會造成影響。周邊輸電線路也全面地下化,深入地下20至40公尺,不會影響地面景觀與安全。
為進一步消除民眾疑慮,台電承諾將在變電所周邊設置電磁場即時監測看板,數據並同步公開於台電企業網站。在環境方面,觀園變電所依法免環評,但設計導入先進的「縫合都市綠帶」永續理念,讓電力設施轉化為可供社區共享的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