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16年前曾經有一位日本的外交官,在台灣做過同樣的主張。但是遭到了當時馬英九政權的嚴厲打壓,被迫辭官。翻攝自矢板明夫臉書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日拋出台灣地位(主權)未定論,批評中國試圖扭曲二戰相關文件,直指北京政府涉及台灣的敘事是錯誤的,《聯合報》記者進一步向美國國務院求證,國務院也為AIT說法背書,重申美國不認同中國「刻意扭曲二戰期間文件來脅迫台灣、企圖征服台灣的行動」,引發各界熱議。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16年前曾有一位日本外交官在台灣做過類似主張,不過當時卻遭前總統馬英九政府嚴厲打壓,最終被迫辭官,該名日本外交官,就是2008年抵台就任的日本駐台灣代表(大使)齋藤正樹。
矢板明夫昨日(9/17)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美國政府提出的「台灣主權未定論」在台掀起熱議,中國的習近平政權以「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為理由,正在虎視眈眈地企圖武力侵犯台灣,此時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主張「台灣地位未定」,無疑對台灣有好處,不只讓中國的武力犯台師出無名,同時還為台灣爭取更大的國際空間。
矢板明夫回憶,2009年5月1日,齋藤正樹在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關係學會年會上致詞時,表示「日本已在《舊金山和約》的第二條放棄對台灣的所有權利、權利名義與請求權,因此,有關台灣的法定地位,沒有獨自認定的立場」。矢板明夫表示,齋藤的這種說法,是符合日本政府立場的,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1964年2月29日曾於國會答辯中講過同樣意思的話,認為日本戰敗後雖放棄台灣,但從未說過要將台灣交還中華民國,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是代表盟軍來接收台灣的。
矢板明夫接著表示,齋藤當時的發言,只是重新闡述這個事實,當下卻立刻遭到在場的國民黨人士抗議,時任外交部次長夏立言事後也召見齋藤要求說明,並對齋藤發表的言論表示遺憾與嚴正抗議。由於台灣方面態度強硬,這起事件最後演變成日本和台灣間的外交事件,馬政府在齋藤發言後,開始以冷淡對待的方式作為一種處罰,導致齋藤無法展開日本與台灣的工作,不得不於幾個月後辭職回國。
矢板明夫說明,日本的駐台大使任期一般為3至5年,齋藤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年輕時就曾來台灣任職,非常喜歡台灣,然而因為此次風波,僅做了不到一年半就離開台灣,當時年僅60多歲,返日後也未再被日本政府重用,3年後抑鬱而終。
矢板明夫表示,儘管許多台派人士支持齋藤的說法,可惜這種聲音在當時的台灣並非主流;如今AIT和美國國務院再次提到「台灣地位未定論」,國民黨也一樣反彈。但「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說法,已經漸漸被台灣社會和世界主要國家接受了,「懷念齋藤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