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總統府提供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課徵32%對等關稅,國民黨朱席朱立倫下午質疑,美國拿走台積電在前,鉅額關稅在後,台灣為何幾乎淪落到與貿易制裁國相似的境地?反映出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美經貿關係,已出現嚴重溝通障礙。
朱立倫質疑,面對美國高關稅施壓,台灣各產業競爭力必受影響,特別是與日、韓產業接近,但關稅均較台灣低,恐造成轉單或產業外移;面對潛在企業出走、勞動市場緊縮、經濟衰退風險,總統賴清德應說明應對策略為何?
朱立倫表示,國民黨執政時期,面對美國關稅壓力時,為保護台灣紡織與成衣出口,與美方透過「自願出口限制」(VERs)協商,在「長期棉紡織品協定」(LTA)及「多纖維協定」(MFA)框架下達共識,避免美國採更嚴厲單邊措施。
朱立倫說,台灣加入WTO前夕,也以市場逐步開放,降低電子產品與汽車等工業製品關稅;當年美方還曾依301條款,要台灣市場開放菸酒進口、改善智慧財產權保護,當時政府也透過積極協商,避免美方採取更嚴厲貿易措施。
朱立倫質疑,如今賴清德政府聲稱「對美關係」史上最好,卻讓台積電在美投資規模達1650億美元,也大量購買美國天然氣、軍備,配合美國的經濟與安全利益,但已經付出這麼多,但為何最終卻遭遇形同懲罰性的對待?